专栏名称: 基本实验室
发现全球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但尼丁在“招人”,打出的广告太有梗了 ·  2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刚刚开业!奥克兰中餐Fin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本实验室

舌尖上的美国

基本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18-04-17 12:15

正文

持续了 几万秒 的中美贸易战又又又结束了,股市居然还涨的不错。能把贸易战打得跟结婚一样“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也就特朗普能做到了。结局不用说, 中国又又又是最大赢家。


中美装模作样打架,顺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股债汇三杀,卢布、债券和俄铝股票如水银泻地一般跌得阿妈都不认识了。这还没完,一转身,美国轰炸叙利亚,深入俄罗斯战略利益腹地,油价大涨而俄罗斯继续遭受重创。又是一个老大老二打架,老九死了的故事,异常悲伤。


谁都知道,中美之间强行做利益再分配难度不小。中美两个社会哥,经常看起来剑拔弩张,但是,真正的撕逼却越来越少,每逢矛盾高潮,还经常找个软柿子捏一下,满满的心机婊。


多少位民间军事家经常在酒肆、饭庄和洗脚城里痛心疾首的宣称,中美必有一战。可是,贸易数据不说谎,如果用数据刻画,中美之间,是 蛋白质脐带紧紧锁定的共生关系,最接近的这种状态的是——母子关系..........


蛋白质脐带

真实中美关系




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2018年1月,美中两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56.2亿美元,增8.1%。


美对中出口:98.4亿美元,降2.3%,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降0.7%;

美自中进口:457.9亿美元,增10.7%,占美国进口总额22.5%,升0.2%


美方贸易逆差359.5亿美元,增14.8%截止到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统计


中国进口飞机当然没毛病,有种你不坐波音。车辆和电子元器件多数也是美帝的汽车企业和Apple 等在国内生产返销给美国。 对于中国而言,真正的痛点在第三项:油籽+植物+饲料(大豆为主,这是蛋白质的生产关键)。


一直以来,我们号称粮食安全了,年年大丰收,但是,真正的情况是


旧社会,人吃不饱。

新社会,畜生吃不饱。


大豆支撑了整个食品结构,在大米和小麦等碳水化物食品之上的所有蛋白质,都是大豆的蛋白转化而来的。


所以,与其说是舌尖上的中国,不如说是 舌尖上的美国。


大豆对于美国人,意味着农民伯伯的票仓。 特朗普当选,离不开工农阶级的巨大支持。美国中部大量的顶着烈日劳作的红脖子叔叔们,相当部分种植大豆。


大豆对于中国人,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非是吃穿住行更上一层楼而已,而舌尖上的中国,大部分美味,都来自于蛋白质。


大豆虽小,政治地位已经不可小觑。 没有大豆,美国人没有眼前的总统,中国人也吃不好饭。



舌尖上的中国,不如说是舌尖上的美国


大豆今天的地位,也是转基因作物的巨大成就。转基因大豆从美国运过来,价格还远低于国内种植,而且出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大豆压榨后的渣—— 豆粕,有全地球无敌的性价比、供应量和普适性。营养充足,供给量巨大,从禽类、猪牛羊到水产养殖,都可满足。饥荒的时候,人也可以吃豆粕。


美国大豆支撑了整个中国的饲料行业,养活了数百亿猪牛羊鸡鸭鹅鱼,支撑了整个中国的美食结构。所以,舌尖上的美国,恰如其分。


中国进口了全球30%的大豆产能,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占全球大豆产量90%


改革开放30多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从20公斤增长到50公斤,大型养猪场与大豆贸易的爆发增长是同步出现的。大豆从进口50万吨暴增至2017年的9600万吨,国内的大豆的产量只够满足国内6周的消耗量。


因此,大豆贸易是一个巨大的锁链,直接锁住了中国人的胃和嘴。而且,如果大豆价格飙升,将推高从食用油到肉类几乎所有农产品的价格。 有人说,不吃肉不就行了么,怕什么。其实,人的习惯真心 改不回来的。


人类吃大米就像熊猫吃竹子,但凡种群有点点出息,谁愿意天天小米稀粥啊,都是被逼的。太惨了。整个哺乳动物界,除了被人驯养的牛羊,就只有人才吃碳水,对于大部分动物,优质蛋白才是标配。


当初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之前,依靠狩猎和采集,以肉类、豆子和浆果为主,后来,人类学坏了,学会了耕种,确实,可以支撑更大的人口密度,从部落逐步形成了社会结构,但是,碳水化物也只能满足底层人民满足基础热量的需求,普通农民的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


大豆在国内的亩产效益太低,唯一可以 摆脱美国大豆的唯一办法是将资金大量投入新的地区,比如,学习日本,从1970年代开始扶植了整个巴西的大豆产业,从不起眼到成为全球第一。可是远水不解近渴。


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其说相爱相杀,倒不如是蛋白质脐带两头的母子俩,一个提供蛋白质,赔钱,一个消化蛋白质,赚钱。当然,谁都不敢贸然剪断脐带。



蛋白质独立

无远弗届的远征




要满足13亿人的蛋白质需求,全国的18亿亩耕地是远远不够的。唯一能做的,是 将可种植范围最大,耗费地力最低的土豆纳入主粮,通过大量收储和民间鼓励,守住碳水安全这一最低底线。


可是,那么多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要消费升级,吃大鱼大肉,怎么办?而,中美一撕逼,中国先对美国大豆进行撒气,提升25%的关税,就像孩子闹腾拉扯脐带,发泄情绪而已,谁也不敢来真的。当然,谁都知道,蛋白质领域,迟早要独立的,要剪断脐带的。中国这么大,没法做巨婴的。


蛋白质独立路线分为明线和暗线。


明线在大豆, 嘴上,中国人说要平衡巴西和美国的大豆采购。可是买美国的大豆,能换来未来总统的选票、必要的贸易制衡和战略资源,做巴西的甲方,又能换来什么?桑巴舞、足球,还是若隐若无的安全感?摆脱美国既无必要,也无意义。


暗线在海洋, 远洋渔业可以解决一点燃眉之急。但是,中国吃货实在是太厉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仅次于格陵兰和日本的60+千克/年,和美国同样位居第二档,大概是人均48千克/年。


之前我们在《 中国吃货,血战太平洋! 》中国人的蛋白质需求已经捞干了东南沿海,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渔业资源捕捞国和世界第一的养殖水产品生产国。此次贸易战, 农业农村部一口气给国内最 大的民营远洋捕捞企业平潭远洋(Nasdaq:PME)批复了27条数千吨级别大洋型捕捞船。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批复建设公海大型船只,而且,10个亿的船钱基本上国家掏,接近免费,在一个全免税行业如此大力补贴民营上市公司,也是前所未有。


当然,补贴不是白来的。我们事实上陷入了一场蛋白质危机。相比大豆还有选择,走向海洋的路更为艰险崎岖,没有充足的经验、异于常人的吃苦耐劳,根本做不来。


2017年,中国黄渤海休渔期长达四个月,比往年长了一个月,南海和东海的休渔期也都延长了至少一个月。曾经中国有四大渔场(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全部名存实亡。如今,野生大黄鱼的价格高达每斤2000元左右,而70年代时,每斤大黄鱼只有一角四分钱,最低7分钱。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号称中国的“四大渔产”基本已经无鱼可捞。


全球渔业活动图


中、日、西班牙捕捞活动对比,红色为中国


看看这两张渔业活动分布图吧。


在蛋白质独立的道路上,中国渔船走出了一条无远弗届的征途之路。从布局上,远超一带一路的政策规划,从近海辐射到印度洋、大西洋和非洲东部海域,北至白令海峡,南至南极圈,无处不是艰难险阻,逐鱼群远行。中国渔民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海洋存在,多达600万中国渔民在海洋上漂泊,但是,中国远洋渔业却基本无人知晓,他们是谁在海上?究竟有多少艘船?究竟如何开展业务?


海洋渔业为全球近一半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但是围绕海洋的生产矛盾正在累积,报道中国渔船非法捕捞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确实有渔船不守规矩,另一方面,也是旧的国际公约无法适应中国需求的大规模升级导致,确实,长期过度捕捞可能损害鱼类的再生能力,另外,中国力量的强力渗透,和极端勤劳(24小时三班倒连续作业,一次出海长达18-36个月),和中国市场的海量需求,让其他国家望而生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