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读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长大真好,敢掀桌了 过年这些天啊,身 ... ·  昨天  
洞见  ·  新的一年,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不愧是杰出的思想家,经典巨著醍醐灌顶!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当一个人不再联系你,最好的对策:1个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百读社

关于纽约客

百读社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25 20:42

正文


整理 | 丹子

《纽约客》看了前三篇文章都很吸引人。来美留学的人,有的家世显赫,有的是父母借钱供他们出来。但最后的命运都不约而同的凄惨。自杀、出卖肉体、回国被批斗……文革年代的留学生可不像现在这么吃香。


回忆起当年留学的青葱岁月,风光无限,风华正茂。可是那些最美的年华再也回不去,逝去的就是逝去。无论纽约多么包容多么繁华,总也找不到归属感,空落落的心知道自己的根还是在中国。虽说人不该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里,但总是一不小心就涌现出曾经的记忆,去想、去怀念、去追忆。即使曾经经历过这些美好,总是不自觉的想在脑海里再经历一次。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通性吧。



....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立即购买)

我从来没有专门看过任何关于文革的书籍,或许是因为害怕、厌倦或者其他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在《纽约客》里,尽管只看到关于文革的只言片语,但依然感受到这场政治斗争给那些有才华的人带来的毁灭性伤害。

超级喜欢《Danny boy》和《Tean for two》两个故事,同性恋之间的爱情在作者笔下如此令人动容,人和人之间的情谊无比温暖。有些事情等我们醒悟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人生总有种种遗憾。



最喜欢tea for two,大悲大喜,大开大阖,那些美丽的人儿,那场可怕的瘟疫,造就了整个纽约最烂漫的爱情,丑脸和污疮扭曲出畸形的生命之美,也是所有故事的结局。


也喜欢李彤,谪仙也许不过风尘女郎,但堕入尘俗必将接受最多的赞美和宠爱,轰轰烈烈一场,清清冷冷归去,一生至少无怨,有的也许是美人杏眼中的放肆与迷离。 剩下的,惨烈悲壮尽在寥寥数语,人生挂去,皆是徒劳,只有生命尽头的一点爱与释怀,能算作数。


....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立即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