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首先是一种职业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最近两天,下面这位成都的医生火了。这次,起因不是「医闹被砍的无奈」,不是「救死扶伤的情怀」,而是一件羽绒服↓↓↓
这位认证为「泌尿外科执业医师」的博主@成都下水道,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身穿1万块一件的羽绒外套的照片,并配文到:一万多的羽绒服真暖和&自己还经常抽极品烟。
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当很多人还在质疑「医生这样炫富真的好吗」的时候……
@成都下水道在接受成都商报的专访时,还更加「高调」地交代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年收入加起来100万以上,花得也痛快,每年光买衣服就超过20万,正准备买第四套房——
记者:你平时的消费水平如何?
任黎明:我确实喜欢买衣服,每年在这上面的花销超过20万,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有三套房子,第一套,目前居住的市区房;第二套,峨眉半山,独栋二楼,100多平米,买成7000一平,现在涨到1万4了;第三套,东莞松山湖98平米的精装房,买成9600一平,现在涨到2万了。我最近还在成都天府新区一代考察,准备购置我的第四套房。
对于自己的初衷,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就是想来正一正这种「医生哭穷往往能获得掌声一片,医生是中产通常惹来口诛笔伐」的风气,对「为啥医生必须是穷X才符合社会伦理?」表示不服。
引得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这……这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医生形象不一样啊!?!
-----------------------
那么,我们平常在报端看到的医生形象是怎样的呢?
一提起医生,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医闹,这是近些年来令人闻之色变的新词之一。
层出不穷的伤医甚至杀医事件,让医生这个职业染上了一些恐怖气息。光是最近,重的就有山东莱芜儿科医生被患者家长砍27刀身亡,轻有呼吸内科护士被硬闯治疗室的家属用门框砸伤眼角——
就算没有被生理伤害,也要在精神上被压迫:在医院大门口被强迫为逝去的患者下跪烧纸钱——
甚至有时候,不得不逼得警察出马,在医院门口鸣枪示警,才能平息一场混战。
实在无法解决时,几年前甚至有医生因此选择了自杀——
【女医生不堪医闹服毒自杀 留遗书称已心灰意冷】5月8日,28岁女医生张娟服下700粒强心药自杀,抢救后仍深度昏迷。数日前,有家属电话称未满月婴儿发热,张娟给出建议,次日患儿去世,家属称张娟延误治疗,对其辱骂并索赔。张娟遗书写道:「难道只有我死了,才能证明我的冤屈?」
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哭闹的亲属、无奈的医生、鸣枪的警察,这样的画面构成了一幅医患关系的生态图:本是互相依赖的医生和患者,关系却在一次次的恶性事件中被慢慢割裂,越来越抱团孤立。
一方面,患者不信任医生、就诊时处处顾虑已经成了常态。在很多患者眼中,医生的形象就是卫生巾的代名词——吸血、白衣,让他们憎恨又离不开。
有人看病时离不开手机,时不时就要问问百度。但凡医生有一点儿和网上说的不一样的做法,就会心生怀疑:这货到底靠不靠谱?
还有人不慎骨折,包里都要藏着针孔摄像头,被医生建议先去拍彩超检查,就担心医生是要坑钱,在镜头前试图激怒医生,让他失态——
之后再把视频掐头去尾一剪辑,甩下一句「我要曝光无良医生」拍屁股走人——
而对于医生来说,患者的不信任,也让他们的职业安全感陡然下降。
如果上面两种患者虽然反映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但好在没有大打出手,对医护人员施加暴力相威胁。作为天天接触大量病人的医生,在伤医杀医事件频发的时代,不知道谁会是要你的命的那个。
因此绝大多数已经走入这个行业的人,只能对所有患者加以防范,恨不得在以后行医都要佩戴个类似执法记录仪的设备;
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进入医疗行业,「风险高」也成为了最大阻力。尤其是对于正在经历风险的医生,不愿意让子女从医的人,从2002年的53.96%,上升到2011年的78.1%。
这种人才荒导致医护人员的培养质量逐步下降,夹在中间的医学界的预备力量们,开始被现实教育「有些事多做多错」,更多的教学重心会是保护自己而不是尽心尽力。
与医闹事件频发,医生人身安全无从保障的现状相对的,是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还有更高的「情怀」要求。
《医学生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个「奋斗终生」不仅被每个医学新生当成了职业守则,也被外界当做了判断医生合不合格的指标:看TA是不是灭私欲求大爱的圣人。
医生和患者之间,说白了无非就是生意,你掏钱我看病。可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医生的道德要求一直高于其他人。
当新闻上充斥着各种「医者,要守得住清贫,扛得起艰辛」的表述,大家认为清贫高尚才符合他们的职业形象,甚至有人开玩笑道:医生就要背着医药箱,爬山涉水,救死扶伤,分文不取,然后家里揭不开锅,妻离子散。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次炫富的医生@成都下水道无疑是个「异端」。
年收入100万,买衣服超过20万,手里3套房,工作之余甚至还有时间刷微博,做副业……这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悬壶济世的高尚者」。
更罕见的是,在他说明清楚自己的收入来源和背后的辛苦之后——
评论区里却不像以往的一片冷嘲热讽之声,反倒90%的网友都在支持,这也直接证明了:人们不会盲目仇恨那些凭本事赚钱的人。
人家行业精英,堂堂正正赚了大钱,不愿意哭穷,也不愿意偷偷摸摸花掉,无可厚非呀。
别说买什么名牌衣服,就算买个龙袍回家穿也是他的自由(最多吐槽下审美取向)。
大家所欣赏的其实是这位「炫富医生」的坦诚:医生也是人,也渴望高薪,希望得到更优质的生活。
就像一位医生在采访时所说:每次都把我们树立在人民的对立面。这次的羽绒服事件,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儿启示,在医患矛盾中,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表达?
也许不是割裂,让患者越来越像魔鬼,医生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联系,真正把彼此当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互相尊重。
-----------------------
博主@成都下水道,提及自己晒收入的另一个原因,是给医学生和年轻医生以希望——
学医虽然比同龄人赚钱慢,但很稳定,随着年龄的成熟,技术长进,收入会越来越多。学医就像橡皮饭碗,不是金碗银碗,但摔不烂,掉到地上还会蹦跶几下。
的确,知识获得财富,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正常社会的正常状态。这位医生虽然也有外快,但都是基于自己医疗水平上的外快,就算是投资公司,有求于医术高医生,才会给他利益。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医生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比如这位来自湖南的外科医生甚至要用棉签吃饭锻炼手指灵活性,用葡萄皮练习缝合技术——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讲座、咨询、投资这些「非本职工作」的赚钱路子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医生不能是一个纯粹的临床工作者,只靠技术并不能富足。
就算对于博主来说,作为成都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工作十几年,在医院的本职年收入也只有20万,是所有收入的五分之一,大部分还是要靠占据业余之间来满足高生活品质。而对于大部分年轻医生来说,不要说买车买房挣钱养家,毕业后五年能不能赚回学费都有点问题,从下面这张中美医生的对比图中就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因为缺乏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缺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劳动收入。工作量超负荷运转,工资定的标准却刚刚够活着,管理者一边给公众灌输「清贫是真」的概念,否认这批职业高薪酬的合理性。
可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妄图抛开制度、靠人的自觉去维持一个系统的运转,才是天方夜谭。
结果,就是成功地把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不足的卫生投入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了医生和患者的矛盾,顺便用道德荣誉代替了医生涨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的需要。
正如患者需要救治,作为医者最大的职业道德,不是从圣人的角度去要求不能有情绪起伏;而应该是潜心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慢慢腐坏的制度也需要救治,这个救治不是继续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不闻不问,仅仅是在危害发生时才站出来「主持公道」;
而是给医生一个真正「凭本事吃饭换干净钱」的环境,创造一个合理的市场机制。否则,恨医生的患者依旧会伤害无辜,风险中的医护人员依然会担惊受怕。这,比医闹更加可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点击图片阅读 | 最近刷屏朋友圈的宠妻狂魔:最好的爱情,都藏在时间里。
点击图片阅读 | 他感动了一座城,却无人知道他的名字
点击图片阅读 | 德国人在中国山村支教10年,把生命献给留守儿童,他却说我根本不想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