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NE文艺生活
ONE·文艺生活,每天都将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篇文章。它或许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也可能是一个观点、一种态度。我们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App和您文艺生活的延伸——文艺路上,有你不孤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人生进阶,一定读读哲学 ·  20 小时前  
鸡西新闻网  ·  【夜读】人生最好的状态,就在这6句话里 ·  昨天  
周国平  ·  我们生活最内在的本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ONE文艺生活

想 被 看 见 的 盲 人

ONE文艺生活  · 公众号  · 美文  · 2021-05-21 20:36

正文


晚上好哇。

昨天是520,有人秀鲜花礼物,有人晒转账截图,好不热闹。

但应该很少人知道,昨天还是全球无障碍宣传日。

前两天我刷到一个关于盲人运动员被航空公司拒载后维权的视频,热评前两条看的我触目惊心:


但除了这两条比较极端的评论,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支持他维权:

他在视频里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回怼了黑粉,还特地录了一个视频来说明盲人是怎么用手机录视频的。

这条视频刷新了很多人对于盲人生活状态的认知:原来在黑暗之中他们可以这样生活。

这个盲人博主的置顶视频里有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心愿:愿盲道无障碍,愿人心无障碍。

所以,在这个特殊节日里,我想和你聊聊: 盲人是如何“看见”这个世界的。


一般别人见 到我的第一印象都是:

你怎么这么有活力啊,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盲人。

朋友们都调侃说,翻你的朋友圈,又是美食,又是演出,又是搞怪视频。我经常会忘记你看不到这件事。

但怨天尤人,悲春伤秋的日子,我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消化和接受。

我是后天疾病导致的失明。

一开始能看到,后来视力越来越弱,最后世界里只剩黑色。

推拿里有句台词说:他们把有眼睛的地方叫做主流社会。

当时的我,对“主流社会”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每次出门都像一次历险记,路障、红绿灯、井盖,不知道哪个环节就会突然卡住。

颜色和光亮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世界黯淡下去。

在不出门的日子里,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被我听了一遍又一遍。

“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看透命运与人生之后,仍然选择与之战斗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后来,我开始探索我人生更多的边界和可能。

音乐、美食、文学,它们重新点亮了我的人生。

除了一片空寂的黑暗,我想人生里应该还会有更多只有我可以看到的浓郁色彩。


提起盲人能做的工作,大多数人脑袋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盲人按摩。

但其实,除了按摩,盲人也能做很多工作。

我是一名信息无障碍工程师,通过人性化的科技设计,让更多视障群体能够通过互联网“看见”,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抛去这个身份,我本人也是一名生活在黑暗里的盲人。

我很明白,有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比常人还要重一些,能不麻烦到别人就尽量不麻烦。

而通过互联网帮助视障朋友们实现信息无障碍,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被照顾的频次,也能拓展更多未知的领域。

像手机语音提醒和电梯语音提醒,其实对我们的生活改变就很大。

在没有智能手机和语音提醒出现之前,很多盲人朋友都只能在仅有的空间内摸索生活。

可随着语音提醒越来越便利之后,有人开始录视频做博主,越活越精彩,信息无障碍让他们“看见”人生原来不只一种活法。

再比如说QQ的文字读取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极度延展了我们的世界。不仅可以无障碍地和朋友交流,在需要读取图片信息时,一扫描就可以获取到我想要的信息。

还有各种信息无障碍的游戏,给更多盲人朋友们提供了酷炫的感官体验。

其实做这份职业的初衷,来自于我的不甘心。

我既不甘于命运的捉弄,也不甘于同我一样的视障朋友一味地沉浸在孤独的世界里。

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就如同一簇簇萤火,它可能没那么明亮,但足以在寂静的黑暗里划开一丝光亮,点亮一个又一个的人生。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盲人。

我,也是其中一员。

我有一只可爱的导盲犬,它叫KK,我的日常生活基本都依赖它。

和它一起经历过很多次公交司机师傅和乘客帮助我们乘车的暖心时刻,也遭遇过在地铁上下错站,中转搞错方向的尴尬时刻。

有了它之后,家人朋友对我独自出门放心了很多。

出门买菜、转车上班,基本都没什么问题。

虽然仍有很多人说,在街上看不到太多残疾人。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人性化的便利设计出现,境况比之前是好了很多。

随着日常基本生活环境慢慢改善变好,我更渴望接触到一些更深邃的文化生活,拓展精神领域的宽度,但很多时候碍于身体原因只能依赖于讲解,体验效果参差不齐。

像我平时很喜欢历史人文,经常会自己摸索着去博物馆感受下千年时光流逝后存留的风骨。但每次去,总觉得有些遗憾不能尽兴。

馆中的文物是没办法直接触摸感受的,这时候讲解员老师的水平就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的体验。

大多时候,我们这些视障人士可能有心想接触更多的文化,但难免会遇到这些那些的障碍。

我也期待,有生之年,可以依靠科技慢慢触摸到更多维的大千世界,而不是困囿在狭小黑暗的五尺之地。

在整理这些故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打破了我常规的认知。

盲人并不是一直扮演需要被帮助的弱势角色,在设施和环境都很完善的条件下,他们也可以很平常地工作和生活。

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渴望触摸到更精妙的文化。

但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在博物馆静静欣赏文物的午后,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在这个特殊又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我们希望给到视障朋友们一些实质的帮助,带他们听一听逛一逛国宝博物馆,将千年古物风韵呈现在耳边。

这次的腾讯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进行了无障碍体验升级,不仅仅是助力给视障人士打造一条互联网盲道让他们“看”到国宝,也是为更多不能成行的人们,让所有人都可以足不出户“看”到国宝,了解国宝。

为了让更多不方便去博物馆的人们云游国宝,国宝小程序已经从导览无障碍,听游全覆盖,画面高标准,操作上手快,团队更专业这五大方面着手,实现了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

下面,我来给你展开讲讲国宝小程序是如何贴心、用心地,在每个细节处帮助大家更好地云游国宝:

如果你是视力不方便的群体,升级后国宝小程序的基本功能为你实现了适配手机读屏,优化焦点路径,能够指引视障用户高效找到要点信息。

小程序中包含覆盖近300件文物、时长近6小时的沉浸式语音导览,为你提供沉浸式的文物体验。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巴黎市立塞努奇亚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丰富文物,用语音导览就能足不出户欣赏上百件国宝文物。

最吸引我的还是3D文化鉴赏,6小时沉浸式的语音导览,配合近百张高清图片,栩栩如生的细节写真,加上妙趣解说历史,还有环绕的氛围场景音效,直接完美打造出沉浸式文物体验,实在是妙。

既契合视障人群对听游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其他用户的视觉体验,从细微处见用心。

国宝小程序不仅为视障人群贴心设计,在视觉方面也考虑到老年用户的需求,文字与背景对比度满足相关无障碍标准,还有字体调节功能,便于低视力、老年人用户清晰阅读,让每位用户都能快速进入对文物的探索与欣赏中,真的是设计细节点满满。

更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国宝全球数字博物馆小程序,还特邀了陶勇医生和视障主播一起来录音重点文物,文物的语音导览内容还是由「耳朵里的博物馆」精心定制而成。

像UP主林捂捂在视频里说的那样,陶勇医生这次参与国宝小程序升级共建,算是把分外的事做成了分内的事。把视障人群渴求的光明,用另一种形式照进他们心中,未尝不是一种助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