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家有句话,叫,“明心见性”。我的理解是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得见自己的性情。
为什么人要了解自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聊一聊恐惧。依然是公司例会上,聊着聊着就聊起了恐惧,有同事说盯着平静的水面看会有窒息感,从桥上路过会不停地想象自己落水的情景;有的说自己恐高,在高处会有眩晕感;有的则是害怕从下水道盖上走过,除非逼不得已万万不会越雷池半步——议论五花八门,如果不是交流,不会知道同事的一些为人,以及不会了解到你所习以为常的东西别人不见得也是如此。但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点,没人斩钉截铁地说自己不怕任何东西。
人为什么会恐惧?
一个同事讲自己小时候特别怕黑,一个人去厕所,明明就在院子里,不过十米,眼睛紧紧盯着前方,大气不敢喘,压制着想跑的冲动,刻意制造轻松的心态,在临近门口的那一刻,彻底爆发内心的浮想联翩,“'啪”地把门关上,结果压到了自己的手指。但是现在一个人完全不怕走夜路了。除了遍地的路灯,我们分析也是由于成熟了,鬼神之说只能唬唬小孩子罢了,换句话说就是恐惧源于未知。
“没有经验是人类的普遍状态”拉伯雷说,曾经也看到过曹文轩教授在《经典作家十五讲》一书里说“文学就是无中生有”,怎么理解呢,意思即是,文学的魔力就在于把寻常之物逼真地再现。当我焦虑时我总是在想,这一切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过是在扮演这样一个穷困潦倒、处处不得志的小人物而已,它的死活命运和我有什么关系……做出了一番成绩,并不是自己的规划做得多么好,每一天并没有模样,不过是习惯的模仿。人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寻找意义,把生活看地太大了。
我们不仅会恐惧,我们还从来没有放弃过弄清楚自己的努力。
当然也有人一辈子就是从来不思考生死的事、从来没看过一幅画听过一首歌、从来做着时间长还只能换到微薄的薪水的工作等等的人,但老实点,我们只好相信我在上面的那个结论,即大部分人对弄清楚自己是谁,人生的意义还是有兴趣的。
说回“明心见性”,现阶段的我就是想找一个意气相投的至交好友。
“放弃比坚持还难”,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和朋友边尽情吐槽边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