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会读书的人
米其林推荐好餐厅,我们推荐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2024年“金光穿孔”观赏拍摄天气指南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圣诞月必买零食清单!必须吃这个啊 ·  2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非京籍记得办理!北京居住证有这7大用处!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全市多区处于大风蓝色预警中 ... ·  4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5个适合带娃去的免费场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会读书的人

又实用又好,改善家庭关系的书《非暴力沟通》

会读书的人  · 公众号  ·  · 2017-09-15 21:58

正文

饭饭是温柔的妈妈     图/千巨万


前几天我没有控制住脾气,吼了我家的小朋友,还把她的尺子扔掉了。


我肯定不是第一次吼她,但这次和以往不同,吼完之后有种元气大伤之感,我觉得我的行为有极大的破坏力,既伤害了她,也伤害了我。我必须找到方法解决和她的沟通问题。


夫妻之间,或是和父母、和孩子之间,各种家庭关系问题,最后都会收敛到沟通问题上。


我想起两年前曾看到一个心理医生推荐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非暴力沟通》,于是迅速下单买了一本。


这也是我今天这篇文章的意义。你看了,并不一定会特别在意,但有一天你遇到类似问题时,也许会想到我,会考虑和我一样,买这本书来看看。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

华夏出版社


这本书大约 180 页,从内容容量来说,其实是本主题明确单一,具体又实用的“小”书。读它不需要你有任何背景知识,阅读速度可以非常快,算是我近期阅读中最轻松的书了。我昨天一天读完了,同时我还悠闲地刷了微信、接了小孩、打扫了房间、接待了一名上门维修人员……


和其他书不同,这本我会建议尽量在较短的时间(例如两天之内)读完。它整本都在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法则。这法则光看第一章,会觉得好像很简单,很易于掌握,但其实只有一口气先读过一遍,才能对这整套方法形成较完整的印象。


这种沟通方式不需要对方也懂非暴力沟通,不光可以运用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的沟通,也可以用到工作、商务谈判、帮派纠纷等各种沟通场景之中。


这类实用的、讲具体方法的书,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笔记和思维导图,还有“十分钟读懂非暴力沟通”“一万字掌握非暴力沟通”之类的快速阅读文,但看笔记、看他人的感受,都无法体会到自己阅读书时那种治愈感和获得感。



如果你之前已经读过《简单的逻辑学》,区分这本书里的“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就会容易一些。


“观察”“感受”,都是描述事实;“评论”和“想法”则是观念。


在沟通中,尤其是还仍然希望能够用沟通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在说话时避免会令自己思维固化、导致对方反驳的“评论”和“想法”,只表述观察和感受。


这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暴力表达已经陪伴了我们那么久。你做完书中每章之后的练习,就会发现如果不辅以一段时间有意识的练习,这方法其实还蛮难被掌握的。


例如:


我说话你从来不听。

你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从来不为我考虑。

你从来不带孩子。

你太忙了。

你经常不接我电话。


观察是不带感情色彩,对事实的描述。以上这些话都不是观察,而是评论。“从来”“经常”“总是”“从不”,这类表述,很容易把观察和评论混同,在对话中要少用。


与之对应的,下面的表述是观察:


我半年前建议你买房子,你没有接受。

去年和前年春节,我和你一起回了你的父母家。

昨天孩子想叫你给他讲故事,当时你正在玩手机游戏,你拒绝了孩子。


“感受”和“想法”也不同。例如:


我觉得你不爱我。

我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我真没用。


以上都是想法,是“我”对“你”或对“我自己”作出的判断。而非感受。感受是:


我觉得很难过。

我很生气。

我很沮丧。



能够区分说事实和说观念的不同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


1. 描述你的观察

2. 说出你的感受

3. 表达你的需要

4. 明确提出请求


一句体现了以上四个要素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你的房间地板上堆了好多玩具,我刚才进来时踩到差点摔跤(1. 观察),我觉得不太舒服(2. 感受),我希望房间整洁(3. 需要),你可以现在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吗(4. 请求)?


非暴力沟通强调要明确、具体地说出自己的请求。


“我希望你能多关心我。”是一个抽象的请求;“我现在头很痛,我希望你能过来陪我。”是一个具体的请求。


这也和《简单的逻辑学》在“有效的沟通”中提出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


你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他人不能理解。



回到我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之中,以下三点是我要尤其小心的:


❶  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生气都是因为你太不听话了。

就这么几道题你做了一个小时,太浪费我的时间了。


这些都是暴力的表述。它把自己的感受归咎于他人,试图利用对方的内疚,让他改变行为。


在对话中,要自己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这需要在对话中明确表达出来。马歇尔·卢森堡建议使用“我感到……因为我……”句式。


你做两道题,花了一个小时,我觉得很疲惫,因为我要隔一段时间来催促一下你。我希望你能在六点前做完作业,这样我们就还有可能出去玩。


❷ | 请求不是命令。


请求与命令的区别,就看对方如果拒绝了你,是否会导致你的不满与批评。


如果不会,是请求;如果会,是命令


尤其在看起来不太对等的、已有些僵化的关系里,例如孩子和父母、下属和上级、学生和老师、平民与官员之间,较弱者会将对方的请求视为命令而加以抵制。


这种情形需要你付出耐心,不断尝试沟通。若是对方的抵制导致你的批评,你再次说出“你太不负责任了!每次讲你你都不听!”这种评论的话,这次的沟通努力就失效了。你们的关系模式进一步僵化。


- 我现在头很痛,我希望你能过来陪我。

- 我今天太忙了,不能过来。

- 你从来都不关心我!


这就是命令,而不是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并非用来改变他人行为,好让他人行为更符合我们的预期。它不是掌控他人的工具。它是为了和他人达成更深的理解,获得更深的联系。


❸ | 不要自我责备。


我没有做好,我真是太蠢了。

我不是个好男人。

我不是个好妈妈。


这种自我责备的话,在非暴力沟通中也要排除的。因为马歇尔·卢森堡认为: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责备他人表明“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自我责备则表明“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


当你忍不住要自我责备时,要试图去理解你的行为,想想它到底是不符合你的哪种需要。这样可以专注于解决问题,避免沉浸于自我责备之中不能自拔。


我对我发脾气感到不安,是因为我希望我能更加耐心、宽容。我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我太疲惫,想要尽快让孩子听从我的安排,把事情快点做完,这样我可以早点休息。


按卢森堡的描述,完成上述自我思考之后,我的内心应已充满对自己的理解和怜惜,感觉到“对自己深深的爱”。


啊,抱歉我现在还做不到。我还需要练习更爱自己。



如何表达感激和谢意?非暴力沟通也有明确的方法给你。


1. 说出对方对我们有益的具体的行为;

2. 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 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情。


这个相对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啦。每天我都可以从连岳那里看到许多这样的留言。今天我也去找了找:


特别感动,今天莫名又回到以前的抑郁情绪,沮丧失落,一个人在国外,倍感孤独,无处倾诉。连叔的这篇文章来得正是时候。本来打算放纵自己,今天窝在家里。看完这篇文章,穿上运动衣去健身了。我要寻找那个新的自己,总有一天彻底脱掉旧壳。谢谢连叔!


“牛”表达出了完美的感谢。希望他在国外有个愉快的周末!

我要再次提醒,我的文章无法替代直接阅读这本书的收获。它值得你购买和阅读。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在你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那些带着无声谴责的判断和评论,你从小最讨厌听到的话,或是你处理沟通问题的好方法。


例如我家小朋友,每次拿着作业题去问爸爸的时候,爸爸就会问:这题老师今天上课讲了没有?肯定讲过了吧?你有没有认真听?你如果认真听了应该就会做这道题……


小朋友就“嗷呜”一声逃开了。



参考阅读:

你的孩子知道如何拒绝别人吗?

撒谎是心理问题,不是逻辑问题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