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三位股市专家和牛人的最新文章:
股市元老、著名证券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李志林
先生本周的重要观点:
以拯救股灾为使命而上任的A股新主席,两年半来的种种救灾“努力”,前功尽弃,遭到了沉重的失败;越救越低、屡创新低。也表明,他推行一系列的治理股市的方针和政策,毫无政绩可言,经两年多来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错误的、无能的、无效的。这应该引起市场的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原神光咨询创始人、著名证券专家孙成刚
:
何时企稳须关注两大信号
私募董事长吴国平:
下周探出低点和加仓时机都将现
李志林:三大股指同创调整新低,外部原因还是管理失误?
本周,A股在没有新的重大利空情况下,连续大跌5天,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综、创业板指,大跌5.15%、5.15%、4.48%、5.17%、4.63%、5.09%。三大股指均创出了股灾以来的新低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为何A股在熊冠全球10年之后,依然领跌全球?
1
、三组数据表明救市和管理失败。
第一组:今年以来,各大指数的跌幅:
上证50从2860点—2374点,跌幅17%;沪深300从4030点—3229点,跌幅20%;上证指数从3307点—2668点,跌幅19.3%;深成指从11040点—8357点,跌幅24.3%;中小板从11340点—8589点,跌幅24.25%;创业板从1752点—1434点,跌幅18.2%。
第二组:从今年最高点以来的各大指数的跌幅:
上证50从3202点—2374点,跌幅25.75%;沪深300从4403点—3229点,跌幅26.6%;上证指数从3587点—2668点,跌幅25.6%;深成指从11633点—8357点,跌幅27.5%;中小板从11634点—8589点,跌幅26.2%;创业板从1918点—1434点,跌幅25.3%。
这两组数据表明:权威媒体和管理层把今年A股的大跌,归结为受“毛衣战”等外部原因的冲击,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同样“杀敌一千、自损800”的美国股市,不跌反而大涨,尤其是周四夜美股因中美高层又将恢复谈判而大涨,但是周五A股6大指数继续暴跌创新低。
另外,同样受到美国挑起“毛衣战”冲击的欧洲各国股市、日本股市,继续上涨,而经济抗击打能力比它们要强得多的中国股市,却一跌再跌、摇摇欲坠。可见,A股暴跌不止的根本原因,是股市内部机制和管理上出了问题。
第三组数据:2016年2月20日,新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各大股指的跌幅:
上证指数从2860点—2668点,跌幅6.7%;深成指从10162点—8357点,跌幅15.5%;中小板从10703点—8589点,跌幅19.8%;创业板从2211点—1434点,跌幅35.1%。
可见,以拯救股灾为使命而上任的A股新主席,两年半来的种种救灾“努力”,前功尽弃,遭到了沉重的失败;越救越低、屡创新低。也表明,他推行一系列的治理股市的方针和政策,毫无政绩可言,经两年多来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错误的、无能的、无效的。这应该引起市场的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2
、管理失误之一: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搞扩容大跃进。
这要追溯到2012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现任银保监会主席),就喊过“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居世界第一”的口号。2015年春,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两个副主席姚刚和张育军,也高调宣称“中国股市规模没有理由不世界第一”,“2020年A股上市公司要达到10000家”,这也是导致股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大跃进思想指导下,今年各地方政府纷纷跟进,提出3—5年“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如湖北省政府发文称:“要从目前99家变成200家”,浙江政府称:“到2020年要从425家变成700家”;江西省政府称:“到2020年要从39家变成120家”;安徽省政府称:“2020年从目前104家变成200家”。此外,北京、贵州、内蒙古、广东省政府,分别用财政拨给拟上市企业300万—1200万不等的资金补贴。
在如此“狮子大开口”式的上市“倍增计划”之下,证监会放弃了质量标准的底线,一味屈从地方政府的圈钱冲动,加快上市步伐,将一批假冒伪劣上市公司火速上市。还心血来潮,让在海外上市已久、股价炒到顶部、已过了成长期、只能靠扩张才能维持的大盘股独角兽,到A股大量圈钱,无不高开低走,业绩不达预期,非但没能给A股投资者获利,反而成为做空大盘的“杀手”!
3
、管理失误之二:不切实际地过早消灭IPO“堰塞湖”。
2015年中国股市发生了罕见股灾,党中央国务院下了很大的决心,动用了数万亿资金强力救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将股市从2638点拉回到3000点上方企稳,制止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蔓延。
就像一个受了重伤的病人,需要静心卧床、补充营养、疗养肌体、慢慢恢复,而不能做剧烈运动一样,照理,股灾之后的A股,首要任务是疗伤、停止抽血,休养生息,引进新增资金,逐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但是,管理层却背弃了救灾时作出的“4000点以下不发新股”,“4500点以下救市资金不退出”的承诺,还没恢复到3000点,就迫不及待地恢复发新股,还叫出了“2年之内消灭IPO堰塞湖”的目标,以每周发10—12只新股的罕见速度,于2年内发行了670只新股。权威媒体还跌跌不休地发文,强词夺理地称:“这种IPO新常态完全合情合理”,“新股加快扩容与指数下跌无关”。
正是在这种“极左”思维的指导下,国家队与广大机构集中火力炒作的大蓝筹和白马股,将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一路拉高,今年初,制造了11连阳加7连阳的诱多走势,把上证综指推高到3587点,掩护了国家队的大部队,以及21家券商救市联盟获利了结,全胜而退。
2年后,IPO“堰塞湖”确实是消除了,但股市却跌到了比股灾更低的位置,置机构和广大投资者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盲目大跃进所必然遭到的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报复。人们强烈呼吁,高位退出的国家队,应重新返回市场。
4
、失误之三:只考虑新股能增加市值,而不顾总市值的大幅缩水。
诚然,加大直接融资比例,为实体经济服务,是股市一个重要功能。
但是,股市还有另两个功能——投资盈利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然而,这两年来,管理层只顾发行670多只新股,有一半是对国民经济可有可无的企业,以彰显政绩。
尽管新股首发融资了5000多亿元,上市后也陆续新增了市值1万亿左右。可是,由于新股上市前股权结构不合理,剩余四分之三的大小非,在1--3年后大量变现,增加的市值就迅速缩水。加上监管层严厉抑制并购重组,断绝了新增资金增加市值的重要途径,导致了A股始终是存量资金的博弈。
这样,不仅将新股增加的1万亿市值灭杀殆尽,而且把早先上市的高价次新股,纷纷变成了中价股,将绝大多数老股、尤其是国有股,变成了低价股,把市场的价值中枢大幅度地往下拉。只要从大盘30倍左右平均市盈率降到了如今的12.4倍,就可推算出,A股从最高时的近70万亿总市值,至少蒸发了一半,加上新上市的股,现只剩30多万亿市值,又居于日本股市之下,导致了国有资产和民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显然,打着“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旗号、加快新股扩容的行为,是只会算小帐,而不会算大帐的愚蠢行为。反观美国股市,搞了200年,也只有3千多家上市公司,市值不断地做强做大。而只有20多年历史的A股,却已有了3750家公司,因供严重大于求,导致股价不断下跌,市值却越来越小。
5
、失误之四:放弃了市值管理和价值中枢的坚守。
列数全球各国股市,从来都是该国经济的晴雨表。只要经济向上,股市的规模也就同步向上。成熟股市的管理者历来是在乎股指的涨跌、市值的涨跌,以及股市估值的高低。
因此,作为股市的投资者,除了关注估值总体估值水平和价值投资标的以外,还密切关注涉及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重大经济政策的热点,进行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比如,在A股估值不到20倍市盈率情况下,这两年人们相继关注政府高层推出的一带一路、振兴东北、国资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年大计雄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软件集成电路、5G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性热点。
但是,炒到后来发现,这些政策热点只打雷不下雨,被下面的利益集团阳奉阴违、消极抵抗了,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这些热点的个股越跌越低。就连大机构公认的价值投资标的股——喝酒吃药、家电、大消费、保险等白马股,最近也风云突变。市场变得“不问业绩优,不顾市盈率低,不管中报大幅增长,不讲投资价值”,凡是股价高高在上的、这两年没跌过的股,都一概遭到了恐慌性杀跌,一周跌20%—30%也如“家常便饭”。
以至于目前A股市场到了“没有稳定的价值中枢,没有价值标准,没有市值管理,涨有人管制、跌无人问津”的恐慌性、无序性、群体性、非理性杀跌的地步。
请问,市场管理层者的岗位责任心到哪里去了?还要不要维护稳定健康发展?还要不要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国家队该不该再次挺身而出?
越来越多的理想投资者、中长线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股市执政能力,表示了担忧、失望和强烈的质疑,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因A故的极差表现,在“毛衣战”中,倾向于“特不靠谱”那一边。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6
、面对历史大底,要保持淡定,不宜恐慌杀敌。
虽然近期市场大资金继续谨慎,日成交量持续收缩到2600亿左右,反弹行情反复无常,颇多波折,但是,目前2700点以下的股市,估值已到了历史大底位置,可以说“遍地是黄金”,越跌,机会就越大。大盘整体下行空间已经不大。
主要是前两年大涨的白马股、喝酒吃药股、家电股、白马股在补跌。各种利空基本上已被市场反映,恐慌情绪还在起作用。
我认为,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高科技公司,基建类公司,纳入双百行动的400家低价的央企和地方国企股,以及底部右侧开始放量的低价股,很可能是未来大资金重点流入的对象。也是投资者用个股跑赢大盘的主要标的。
只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投资需有耐心。在控制好仓位的前提下,人们需要关注的是:3700亿养老基金有没有建仓动作?8月底、9月初第二批MSCI165亿美元、1200亿人民币的新增资金,何时来A股抄底、生产自救?(5月底他们在3100点抄底买入的84亿美元、600亿人民币的股票,已被深度套牢);国家队为代表的大资金有没有新动作?政策面和消息面上有没有实质性利好?
孙成刚:
何时企稳须关注两大信号
上周提示“如果周末消息面依然平静,下周或有一次向下的情绪宣泄,各位需要注意。”但从周二开始连续新低,直接干破2692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昨天上午在工作室的时候,就提出昨天开盘半小时量能放的有点大,不少资金参与抄底,那今天如果走势疲弱的话,这些资金就会参与砸盘,成也萧何败萧何。
那下周走势会如何?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可以关注:一个是上证缩量至1100亿以下。别看好像目前这个量对应6月的一千五六百亿和7月的一千三四百亿已经缩量明显,但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不仅是因为市场参与者丧失信心,还有部分原因是即使有信心,很多两融账户、中小游资以及连续下跌后逼近清仓线和警戒线的私募产品也暂时没有了加仓和买入的能力,而短线资金的扰动会增加企稳的难度,所以量能继续缩减,才有利于场内存量资金和新进的战略建仓的长线资金控制住场面。那需要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流动性枯竭后的必然结果就是可操作标的大幅减少,今天收盘成交额超过5亿的只有84家,而且上涨的连续性非常差。那如果有一个板块可以连续几日带领上攻,那也是一个大盘企稳的信号。选股方面,我建议关注超跌、提前见底的股票(就是这段时间大盘屡创新低,而它已经拒绝下跌的那类股票)。
个人分享
昨天有新闻说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拟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各自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在我看来,贸易战必然会一直打到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结果出来(11月初选举,那打到10月中是至少的)。为什么呢?因为特朗普这次能够上台,得到了来自于中西部铁锈带中失业工人阶级的支持。这些人,从罗斯福开始就是民主党的中坚支持者,这次选择特朗普,主要是因为那里一片萧条,导致了白人为主的社区瓦解,各种毒品酗酒流行,白人中年男性非正常死亡超过50 万人。这些地方,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最大的行业就是钢铁和汽车。但是他们这里,比如汽车工人,以前是30-40 美元/小时的工资水平,然后面临的竞争,本来是美国南部地区,大概在17-18 美元工资水平,变成现在就是墨西哥北部,大概7-8 美元工资水平。 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些白人工薪阶层其实是越过越差。 那么,在贸易战这个层面,就是必须给这些人一个交代。所以,我们就不用奢望近期通过啥磋商谈判来结束贸易战了。而且,最近网络上又开始出现不少黑中国的文章。据说特朗普刚刚上台的时候把不少预算给砍了,但最近一段时间又恢复了,以前很多专业黑中国的段子手又有工资领了。所以你会一下子看到很多段子出来的(当然,不少方面也的确是中国自己不争气,有软肋)。 其实贸易战啥的,大部分舆论都没必要关注,看具体商品的征税细节和外汇汇率变动就行了。
今天是七夕节,上海台风暴雨太影响约会了。市场不得劲,还是和自己另一半吃个晚餐放松一下吧,苦逼的一周结束了至少明天不会跌了。本来我想说结婚需谨慎,因为昨天有个传闻说不生二胎就得在工资里面交“税”;但今天我只能说能结婚还是结,因为今天又有传闻丁克要罚钱。。。相比较起来,结了婚还有希望二胎,不结婚就铁定被“罚”。
所以,今晚好好约会,认真点麻溜点,这可能会决定你未来会不会被“罚款”。
私募董事长吴国平:下周探出低点和加仓时机都将现
市场出现了进一步下滑的走势。上证指数继续逼近2638。在今天七夕节的时候,跟2638进行一次最亲密接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市场接下来是不是会破2638,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个区域已经是跌出了恐慌,跌出了非情绪,非情绪化的一种宣泄。那么市场接下来会如何去演绎?
我认为接下来大概率会再逼近2638,或者是瞬间击穿2638之后迎来一次报复性的反攻动作。反攻动作肯定会在下周迎来。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高度关注的是什么呢?我们也要高度关注,在这个阶段,其实有一些板块在呈现一种暗流涌动,这种暗流涌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种相对强势的,比如说前段时间我说的以科技为主线的群体,大家依然要高度的关注。因为一旦市场出现实质性的反攻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群体依然会是市场的主角之一,那时候这个群体肯定会有不少个股封死涨停。
那么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们要高度关注的是这一波调整的过程当中,没有再创新低的这些个股。也就是说虽然这段时间其实很多指数不是很理想,但是很多个股其实已经拒绝创新低了,其实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至少说明一点,有资金在逢低吸纳。正如我前期谈到的一个思路一样,跌下来就要敢于逢低吸纳,盘面来表现的话,就是相对抗跌,或者是说没有创出阶段性的新低。这种特征的股票我们要高度关注,这种高度关注可以集中在我谈到的其它三个板块,比如说文化传媒,超跌低价,还有就是次新股,重点去留意感知。
那么周一可能整个局面可能会渐渐的清晰起来。我相信周一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次戏剧性的一种波动,这个区间的波动幅度都会比较大。因为接下来的波动就好像现在的一种状况一样,极度压抑,一旦能量释放,这种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接下来的反攻,我们要有个心理的准备。但这个过程当中难点是什么?逢低,越跌越敢于去布局,这是难点。当然每个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初级的一个仓位,一旦等到实质性的爆发的时候,比如说你参与的板块,这个板块有至少三只个股上涨停的话,就可以什么?采取坚决加仓的一个动作。所以相信下周,一会探到市场阶段性的一个低点,二会迎来一次,我认为会迎来一次很难得的加长时机。好了,一切我们下周再看。
好消息,请关注水晶球姊妹微信公众号 “水晶球高手圈”------中午有高手实盘操作记录!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