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又叫谋杀之谜,起源于国外,灵感来源于桌游、密室逃脱以及类型小说。从英文表述
live action role-playing game中不难看出,这一现场游戏与“角色扮演”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玩家通过
分饰剧本中的角色
,
通过
交流对话
和
搜集证据
,围绕剧本中案件
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
,最后
找出凶手
。一般每场玩家5到8人,单局时长4到7小时。
一些深受欢迎的线下剧本杀场馆还提供了主题换装和实景搜证环节,游戏沉浸度越来越高,很多资深玩家周末泡在剧本杀桌游馆里的时间最多可达7-8小时。
也正是因为它结合了角色扮演和寻找真凶的双重刺激,剧本杀正逐渐成为年轻人中的社交新宠。
说到“谋杀”,最吸引年轻人的毫无疑问是逻辑推理本身的魅力,“烧脑”是游戏的主要诉求。
意想不到的诡计、错综复杂的证据关联,以及搜证期间的探索感、彼此试探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兴奋和刺激能直达大脑皮层,交汇成一种奇异而兴奋的游戏快感。
由于牵涉到大量诡计和手法,剧本杀和推理作家之间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不过对于玩家和读者而言,尊重点子和创作无疑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推理之外,每个人都在这场游戏中扮演各自的角色,也就是说,
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大侦探福尔摩斯,或者笑眯眯、爱管闲事的马普尔小姐
,要不就是小胡子比利时侦探波洛(名侦探太多了,请大家自行脑补!),体验一把做侦探时抽丝剥茧,还原案件真相的成就感;
或是成为凶手混迹在各位侦探中间
,时刻提防如何把谎言编得密不透风。
此外,剧本杀还是传闻中“能治好一个社恐的孤独和拧巴”的社交利器!
年轻人的内心深处既有和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渴望,又有出于自我保护的防备,当他们隐藏在剧本身份之后,不必太过暴露个人信息时,就能毫无负担地畅所欲言。
当然了,适合多种口味的良心剧本尤为关键。
国内剧本杀的线上线下市场都趋于成熟,以纯推理本为核心衍生出各类符合大众口味的“剧本”,比如强调感人、深情的
情感沉浸本
;包含体力小游戏的
机制本
;设置不同队伍和支线任务的
阵营本
;以及不仅需要找到凶手还需要还原整个事件的
还原本
。
每个人都可以在游戏里暂时忘却现实,去体验另一种人生,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总而言之,“体验”和“剧情”是剧本杀迅速走红的两大核心。
而精彩烧脑的推理谜题则是人们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关键。
如果你对推理小说感兴趣,或者痴迷于各种复杂的剧本杀,那么一定不能错过这部文字版烧脑游戏的推理小说《伊芙琳的七次死亡》。
这本书集
暴风雪山庄、时间循环、多重推理于一体
,
堪称所有推理迷的烧脑盛宴,经典犯罪模式全呈现。
(简体中文版《伊芙琳的七次死亡》)
一经出版,就登顶《星期六泰晤士报》畅销榜单,拿下2018年科斯塔图书奖NO.1处女作,并且在日本读者群体中收获了一干好评,一度击败陈浩基的《第欧根尼变奏曲》!
每一天夜里11点,伊芙琳必然死去。
当你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处在
森林中心的破败庄园
,你头痛欲裂,跌跌撞撞跑进房间,看到室内昏暗的走廊墙上挂着的家族成员的肖像画。
庄园四周被树林、湖、船屋和马厩包围,找不到出去的路。
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里,你的脑内不断闪过伊芙琳蓝色、绿色、白色的各种裙装,还有一名不明身份、来去无踪、萦绕着诡异气息的
瘟疫医生
。
“滴-嗒-滴-嗒”墙上的时钟指向了11点,伊芙琳倒在血泊里。这只是你经历的第一夜。
每天早上,你都会一个陌生的宾客身体里醒来,只有在这八天里找出谋杀伊芙琳·哈德卡斯尔的凶手,才能离开布莱克希思庄园,逃脱这个无尽的循环。
(插图绘自@RavenDoyle乌鸦道尔)
如果没能成功,你将被抹掉这八天的记忆,重新陷入下一个循环。
一场谋杀,八天,八个宿主,你只有一次机会。
你有机会从八个人的视角看同一件事,利用这八个人各自的特点来进行调查。从第二天开始,你就开始意识到并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
你必须想办法利用这一条件,解决谋杀案。
(图片来自:第五人格)
这个推理故事精彩到连Netflix都不放过,即将改编为影视剧!
好了,推理故事怎么能少得了必要的解密道具——
庄园的平面图
和
宾客楼层图
我都给你找来了,事不宜迟,赶紧寻找凶手吧!如果你很擅长寻找凶手,不妨试试看直到第多少页你才能解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