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1426天后,郭树清又回到他熟悉的北京金融街。
2011年10月,郭树清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一直到2013年3月,郭树清离任,任职17个月。
2017年2月24日,上午9点,银监会于302会议室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中组部副部长等人士宣布了最新人事任命,原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出任中国银监会第三任党委书记、主席。
这一次,他从曾任职的中国证监会——金融街19号富凯大厦,入主中国银监会——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
从证监会所在的富凯大厦东门出来,左转400米,经过两个红绿灯,就到了位于金融街甲15号的银监会。这段步行仅6分钟的路程,郭树清却用了将近4年。
至此,他的履历中已历“一行两会”(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证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
2月23日7点30分左右,济南西站郭树清登上G148号列车,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南。
郭树清此次进京是要接替已年满65岁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监会已召集各地银监局局长,总会部主任以上的领导干部于2月24日上午进行重要会议。”
郭与尚两人的缘分还不止于此,这已是郭树清第二次接替尚福林的职位了。2011年10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卸任,转赴银监会任主席,接任者正是当时的建行董事长郭树清。
2月24日上午8点20分,银监会大楼门口聚集了不少媒体,现场保安人员也明显比往日要多。
8:40左右,一辆中巴车直接驶入银监会大厅门口,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第二个下车,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从大厅走出迎接,双方握手,郭树清又同陪同的人员一一握手后,一同走入银监会。
会议上,郭树清提到,如果大家什么有好的工作建议,可形成不超过2000字的材料递交给他,希望大家像支持尚福林一样支持他。
据中国证券报老师报道,在郭树清赴山东主政前,留给大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他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那段日子。
上任第11天,郭树清作为证监会主席首次公开露面时,就提出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任职证监会主席的这一年多时间,郭树清完成了从管理者到监管者的角色转变,在保障股民权益、严打违规行为、释放证券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彼时的中国资本市场被称作“郭树清时代”,郭树清任职506天,发布通知、规则70条,平均7天发布一则新政的他被媒体冠以“郭旋风”之名。
市场惊叹于各种新规、新政的快速和全方位,郭树清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获得颇高评价。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推出改进后的退市制度、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增加IPO审核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引入QFII、RQFII等长期资金等。此外,他上任之初曾放言,对内幕交易“零容忍”。
在郭树清任期内,转融通、新三板等相继面世。在促进分红、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上,这一时期的证监会成效显著。如,2012年共受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线索380件,比2011年增长31%;2012年,境内上市公司实际现金分红4772亿元,同比增长22%。
经济学家陈志武说,“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时间虽短(任职期短于以前各任证监会主席),但影响深远。
他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竞争和创新成为现实。”
除资本市场,改革还触及证券监管体系自身,包括证监会干部轮岗、大幅削减行政审批、增加透明度,等等。郭树清任内,证监会成为最透明的部委之一。有媒体称,从新闻通气会的数量看,证监会仅次于外交部。
而据券商中国老师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公司掌舵人表示,2012年是证券业最幸福的年份,是真正体会到证券行业还有不被金融行业边缘化的年份,也是相信从此可以不靠天吃饭的年份。
看一组数据,尽管2016年股市出现了剧烈波动和不小幅度的下跌,但券商还是取得史上前三名的好业绩,这都得益于郭树清当年打开了证券业创新发展的大门。
十多年前,建行遭遇“张恩照事件”的尴尬之际,郭树清临危受命,挑起继续推进改革的重担。
2005年3月25日,郭树清正式成为建行董事长,这一上任就是六年。
2005年12月,建行在四大行中率先IPO成功,这是郭树清完成的首要使命。在建行期间,在完善建行的公司治理、推进商业银行转型方面,郭树清进行了诸多重要探索。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郭树清率先推动贷款投放,又在其他银行一拥而上之时降低贷款增速,甚至甘愿放弃市场份额。
在履新伊始,郭树清就表态:正处于股改关键时期的建行迫切需要以铁的纪律和铁的规章制度强化问责。2005年5月23日,上任不到两个月,郭树清就启动了重大改革,即调整建行总分行的关系。并出台了《关于追究案件发生机构及其上级机构领导人员责任的规定》,对银行的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建行的上市做好了铺垫。
可以说,郭树清在建行六年,一手成就并见证了建行的上市以及后来的壮大,他在2011年面临卸任的时候,曾说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像建行这样大规模的银行将来就不会有出路。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有沉重的思想观念包袱和资产负债包袱,有极其复杂混乱的内部外部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行政官僚制度惯性,这些问题不进行股改和上市是很难解决的。”事实证明,郭树清是对的。
彼时,媒体认为42岁的郭树清已经显示了一个金融家独有的清醒和冷静。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素质,让他一次次被推上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风口浪尖。
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郭树清接替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7天一新政”。
2013年郭树清调任山东省副省长,代理省长职务,在上任伊始,就针对山东省金融现状颁布“山东金改22条”。
2015年,山东省政府通报了金融改革新政成绩单:两年内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39%,金融业已成为山东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位与郭树清有过接触的银行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学习经历、工作履历来看,郭树清是个学者型的官员,他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是非常完备的。根据他以往在监管部门和政府任职的经历来看,他行事作风是敢作敢为、大刀阔斧的,银行业相对保守,需要这样的人去变革。但能不能达到他预期的改革效果,还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他属于学术型管理者,在国有银行、证监会和地方都待过,丰富的任职经历,使他成为银行监管最合适的领衔者。”他在建设银行的一位老部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预计他在银行业的改革和风险控制上,会有一些大的动作。”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对整个金融体制来说,个人作用相对较小,想要推动大的改革变迁,还是取决于顶层设计”。
银行业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郭树清属于创新改革派。针对当前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为主趋势,或许会是在风险隔离创新监管等方面会有些新举措。此外,资管业务监管标准也会统一。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奚君羊认为,郭树清长期从事金融业,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监管和实务工作,有比较宽泛专业与背景,到银监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
同时他又担任过地方的一把手,对于金融业如何和实体经济结合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上任后,预计主要会做三方面的工作:具体地推行中央对金融业的重大决策,例如降杠杆等;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风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认为,凡是像郭树清这样的学者型的官员,都是有情怀的,这种官员是愿意干实事的,有热情,有理想,有能力。
郭树清常以独特的幽默拉近与记者的距离。金融圈流传较广的一则是:一次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您都喜欢哪种运动?是打高尔夫,还是网球时,他出人意料地答,在家洗碗。并很认真地解释:我觉得洗碗是很好的饭后运动,只要在家吃晚饭,我就会洗碗。
来源: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