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算权威
共同观察、研究改革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央、地方官产学研媒改革声音,探索改革实践,营造改革氛围。本公号原创或摘发的文章,仅用于“学术•实践”提供交流探讨用,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就在刚刚,中国代表团首金诞生! ·  19 小时前  
半月谈  ·  一飞机在菲律宾南部坠毁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5.01亿人次!6770.02亿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算权威

我在美国读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不算权威  · 公众号  · 政治  · 2021-05-08 14:16

正文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之前,我和许多国人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都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


总之一句话, 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美国人不爱学习,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


到这里学习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01 作业


美国的学生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根本不能比的。


比如,我在国内念本科时,不会的作业可以不做的,大家只要努力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


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 第一周,看完书已经晚上十点多,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不做完也没事。


后来一想这是开学第一次作业,还是坚持把题做完了,这一写,就到了半夜两点半多。 我当时还很得意,觉得是自己给自己加压。


结果第二天上课,老师真的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


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 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 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


在中国,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


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 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


02 成绩


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


比如我修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 ,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 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C,70以下不及格。


硕士研究生毕业成绩要求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就留校察看,再不行就被开除。 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


我选修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第一次作业熬到五点钟,总算交上去了,得了16 分(满分20分),看上去挺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03 考试


说完这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业,再说说美国的考试。


在国内,大学本科以后,好像就很少期中考试(特别是文科)。 期中成绩大多是老师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只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所以,来美国之前,我一直有“文科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 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 所有三门课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两次,有的课是三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


这考试频率,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 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



04 教育制度


来美国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三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周五到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三天,生活应该很惬意。


可是一旦了解了上面所说美国大学教学制度后,就会发现每周都要写作业。 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可你为了作业,要把所有书都看了,再把所有题都做了。


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 一章的内容大概三四十页书,这三四十页的书是大书,比国内16开纸还大,英文小字密密麻麻,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五六个小时。 而每周,我要读三本这样的书,然后做三门作业!


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 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


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 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三门课很惊讶,说他学两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三门。 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



05 学习态度



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


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的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


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美国的大学生活其实是这样的:




每个校园里,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嬉皮打闹,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地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 即便是等公车,也在看书。 咖啡店里,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地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成了“不思进取”的少年。


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 有一次去我所在的美国城市的吧里,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 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


美国真实校园生活,整个就是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学霸”的聚集地。



06 所谓博士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考上了,一般都能毕业。 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 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


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博士研究生,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


我不禁很感慨,一个博士研究生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



07 基础扎实


我在美国读经济学博士,才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如此残酷!


一个在纽约学金融的同学说: “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


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对人要求太高了,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 但是现在,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 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


我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


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 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 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


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 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


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有了这种思维和方法就可以了。 但是毕业后的工作,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


08 教育成果


再说说美国这种教育下的成果。


如果说美国这种残酷的高等教育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