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 收听本期 Sisy DJ 完整内容
今天我想做一个跟杨绛有关的主题,也是关于生命的主题。我最近在重读杨绛的一些作品,因为她经历的时代很多,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是钱钟书的妻子——
她和钱钟书两个人成了中国近一百年来最重要的文人。
早期的时候,杨绛写了一本非常好的小说,叫《洗澡》。她说「这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她是个很谦虚的人,散文写得极好,还翻译剧本,再到后来试写小说。
这一生,杨绛拥有很多赞美和荣誉。最后她走的时候,可能是中国文人离世时引起最大轰动的人之一。但
她把一切身外之物都放下了,冲淡平和。
她在晚年的时候,翻译了英国诗人兰德
(W.S. Landor)
很著名的一首诗《生与死》。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还有这么一段话,送给大家: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钱钟书、杨绛夫妇,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文人之二
关于生命,我今天为大家挑了很多曲子,这些人在他的某个人生阶段里,唱的一些曲子都是他们对生命的感念或者感谢。第一首是美空云雀
(日本著名歌唱家、演员)
所演唱的《川流不息》。
我再为大家推荐一段杨绛的文字:「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
另外一段话: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
杨绛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最后回归冲淡平和
一个人对生命要有这样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在此,我想为大家播放一首歌曲——《荒城之月》。这首歌最有名的演唱者是李香兰
(上世纪著名歌手,后从政)
,她的本名叫山口淑子。
关于《荒城之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这首曲子本身,而是它是二战期间安慰日本民众最重要的一首民谣。尽管你现在到日本去,有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这首歌曲了。
相传《荒城之月》是 1901 年日本明治时代的作品,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寂寞的荒城》:苍凉的月色,一望无际,漫漫荒沙……
其实日本当时并不是这个情况,但为什么会写下这首曲子?
李香兰虽是日本人,但她在战后
一直努力参与中日友好事业
齐邦媛
(辽宁铁岭人,台湾著名学者)
在她的《巨流河》当中说,在 1945 年,二战好不容易结束,这些从东北逃到北平、后来又逃到大后方的人,以为自己离家整整 15 年,终于可以回家了。结果他们发现东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就又都逃了出来。
齐邦媛当时全家都住在北平。那个年代,她的爸爸虽然有一份薪水,但是很多东北亲戚都逃到她家里来,四合院里住的人越来越多。她晚上睡在妈妈旁边,就听到妈妈一直在唉声叹气,叹得她都没法睡觉。后来为了分担家用,齐邦媛在 1947 年决定到台湾来,在台大外文系担任助教。
齐邦媛来了之后,没有任何衣服、财物,宿舍只给她配给了一个脸盆、热水瓶和收音机,让她这样安置自己的生活。那个时候台湾的广播还是以前日本人留下来的,播放的还是日本音乐。她就每天听着《荒城之月》,一开始,她听着觉得很有感受,后来她想,这不是敌人的歌吗?
但是齐邦媛还记得,自己刚来台湾的时候,在基隆的港口有很多日本兵想要回家,却买不到船票,躺在地上像乞丐一样。她就觉得是战争把这些人变成了敌人,可他们现在这样蜷缩在角落里,连家也没法回。而自己是战胜者吗?不是,
因为她也回不了东北,回不了《巨流河》的故乡,只好大家一起听《荒城之月》……
齐邦媛的《巨流河》,道尽战争中百姓的悲凉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两首歌曲:一首是邓丽君的《别离的预感》,是 1987 年 6 月 21 日,邓丽君在日本发表的单曲;另一首是秋川雅史的《化为千风》,讲的是一个人死去。很多人以为它是日本歌曲,其实它原本是一首美国的诗——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别在我的坟前哭泣》。
1995 年的时候,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在节目里读了这首诗。当时,英国的一名青年在爱尔兰共和军袭击下牺牲,临死前把一封信交给父母,请他们在他离世后打开,信里就是这一首诗。后来这首诗变得越来越有名。
2001 年,新井满
(日本作家、作曲家、歌手)
将这首诗翻译成了日文、配乐:
请不要伫立在我的坟前哭泣,我不在那里,也没有沉睡不醒。我化为千风,化身为千缕微风。
对逝者最好的悼念,就是生者好好活着
人在到了某个阶段,该怎么看自己的过去?
杨绛就有这么一段话: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对老人来说,所谓的将来就是死亡,而她是这么写自己的家庭:
「
我三人就就这么轻易失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那一刻,她说「悲痛是不能对抗的,你只能逃避」「还是清淡的东西最好」。
这里我想推荐给大家的是《我无怨无悔》,是伊迪丝·琵雅芙
(Édith Piaf,法国最著名也是最受爱戴的女歌手之一)
在 1960 年唱的歌。
(点击
《当她唱起这首歌,回想一生,无怨无悔》
,近一步了解琵雅芙的故事)
另外一首曲子是关于生命的,也是琵雅芙最有名的歌曲之一,几乎跟《玫瑰人生》一样著名——
L' hymne à l' amour
。
歌词大意:
蓝天可能崩塌
大地可能塌陷
但只要你爱我
这些都不重要
若有一天
生命将你我分开
若你逝去远离了我
只要你爱我
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我也会随你而去
琵雅芙的经历也是波澜起伏,令人叹息
关于生命,可以很个人化,也可以很时代化。最后我想播放的是 2007 年欧洲歌唱大赛的冠军歌曲
Molitva
,得奖的是塞尔维亚的一位女歌手,名叫舍里福维奇
(Šerifović)
,她长得很像小男孩,那年才 23 岁。
Molitva 在塞尔维亚语的意思是「祈祷」,但是它并没有宗教的内涵。在南斯拉夫崩解之后,整个巴尔干半岛发生了大屠杀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部)
。
到了 2007 年,这个女孩子带着这首曲子一出来,代表塞尔维亚这样一个小地方,以雄厚的歌唱实力拿到了最后的冠军。得冠时,她说:
我经历过所有的屠杀事件,我认为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关于爱的祈祷,爱就是这首歌曲主题。
——这是一个目睹过大屠杀的小女孩写下来的曲子。
音乐是回忆,也是心灵成长的另类日记。从摇滚乐到爵士乐,让音乐在你的房间里回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拳头大小
比你想像中更轻
这是一个音箱 也是一个收音机
更多 DJ 内容
夏至未至,静静聆听大自然里的寂寞黄鹂
就算他酗酒、发胖,甚至过世40年,仍然让人疯狂
整个社会惶惶不安时,他带来了镇定人心的音乐
如果一个人一直很幸运,他的一生可能会不幸
邓丽君离开我们,已经22年又5天了
将情绪真实呈现,可能正是阿黛尔成功的原因
他以《教父》夺下最佳电影配乐,让耻笑之人无话可说
回到舞台挑战自我,「不必在乎我是谁」
- 商务联系 -
寿小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