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发布  ·  浙江524个入选!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公布最新名单 ·  18 小时前  
长春晚报  ·  停业一年!事关长春这家医院红旗院区 ·  昨天  
长春晚报  ·  停业一年!事关长春这家医院红旗院区 ·  昨天  
微讯江苏  ·  江苏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数全国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饶子和等团队合作,一日之内连发Nature及Cell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4-07-04 10:11

正文

iNature

贝达喹啉(Bedaquiline, BDQ)是一种一流的二芳基喹啉抗结核药物,它的类似物TBAJ-587通过抑制ATP合酶来阻止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和增殖。 然而,BDQ也抑制人类ATP合成酶。目前,这些化合物如何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或人类ATP合酶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2024年7月3日,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高岩、南华大学刘凤江及南开大学贡红日共同通讯 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 Inhibition of M. tuberculosis and human ATP synthase by BDQ and TBAJ-587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道了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与BDQ结合和不结合TBAJ-587,以及与BDQ结合的人ATP合酶的冷冻电镜结构 这两种抑制剂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先导位点、c-only位点和滞后位点的a亚基和c环相互作用,表明BDQ和TBAJ-587具有相似的作用方式。
化合物的喹啉基和二甲胺基单元与蛋白质有广泛的接触。人类ATP合酶与BDQ复合物的结构表明,BDQ的结合位点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的前导位点相似,并且喹啉基单元也与人类酶广泛相互作用。 该研究将增进研究者对人ATP合酶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在BDQ结合方式上的异同的认识,并为合理设计新型二芳基喹啉类抗结核药物提供依据。
另外, 2024年7月3日, 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 杨海涛、复旦大学孙蕾共同通讯在 Cell 在线发表题为“ TMPRSS2 and glycan receptors synergistically facilitate coronavirus entr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 TMPRSS2和聚糖受体协同促进冠状病毒进入。 该文研究了HCoV-HKU1C在非活性、聚糖激活和功能锚定状态下的spike,揭示了唾液聚糖结合诱导NTD的构象变化,并促进 spike 的邻近RBD打开以进行TMPRSS2识别,表现出HCoV-HKU1进入的协同机制。HCoV-HKU1的RBD具有一个插入子域,该子域通过三个以前未发现的接口识别TMPRSS2。此外,HCoV-HKU1A结合诱变和结合试验的结构研究证实了HCoV-HKU1采用的保守受体识别模式( 点击阅读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的报告,估计有20亿人感染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的人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高风险。 结核病治疗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多药物和多模式治疗方案,涉及一线和二线药物的联合治疗。 然而,低依从性和对给药计划的不良依从性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出现。由于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迅速增加,迫切需要新的抗菌药物。
贝达喹啉(BDQ)是一种一流的二芳基喹啉,于2005年由一种通过筛选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生长抑制剂而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而成。此外,BDQ耐药性也迅速出现,这可能导致这种新药失去未来的应用。 然而,最近在药物化学方面的努力已经产生了BDQ的第二代二芳基喹啉类似物TBAJ-587和TBAJ-876, TBAJ-587和TBAJ-876显著缓解了上述与BDQ相关的担忧,具有更好的效力、更低的亲脂性、更高的清除率和更低的QTc延长风险。
结合BDQ的人ATP合酶的结构(图源自 Nature
了解BDQ、TBAJ-587和TBAJ-876如何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和人ATP合酶,有助于开发治疗结核病的新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了解了 M. smegmatis ATP合酶的结构和机制特性,以及BDQ和TBAJ-876对非 M. smegmatis 的抑制活性。结核ATP合成酶扩展了人们对分枝杆菌ATP合成酶BDQ及其类似物如何运作的认识。 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功能的直接结构信息,也没有关于BDQ和BDQ类似物对结核分枝杆菌和人ATP合酶的抑制机制的信息。
在这里,作者报告了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单独和与BDQ和TBAJ-587 复合物的cryo-EM结构,以及BDQ结合的人ATP合酶的结构。 该研究为新型结核分枝杆菌ATP合酶抑制剂的优化提供了详细的见解,并为设计BDQ衍生物提供了机会,使其成为副作用更小、耐药能力更强的新型结核病药物。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05-8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4)00656-1

END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