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能考入清华的孩子肯定都是智力超群、非常人可比,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学习起来既轻松又高效。事实并非如此。
一名考入清华的衡中学子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时说:
高中时一到学校,就立刻进入紧张状态,从书包里拿出书来,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一个上午,除了上厕所和跑操,我们基本不会离开自己的凳子,也不会和其他同学有过多的交谈。下午和晚上也一样。对我们而言,一天只有四节课,上午、下午、晚自习和回宿舍后的自习。
考上清华的他们延续了这种超拼的学习态度,
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寒暑假,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
从清华大学的学生,到清华大学的教授,都爱泡在图书馆里。在清华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功成名就、中年有为、充满人性魅力的L教授业余时间都用来泡图书馆,而且是纯属自己给自己加压。白天泡完晚上泡、不到晚上十一点熄灯关门不出来、平时泡完周末也要泡、自带饭盒热了吃以后继续泡...
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
“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
就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清华的神话。
清华大学教授许纪敏先生说:
“清华的人才怎么培养出来的?是压出来的!”
一位清华学子回忆大学生活时说:
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转身就走了。
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
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wuli.in的图形。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
要不是被逼,谁都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可以做这么多的事。
清华的老师经常会在上完一节两小时的课程后,便给学生留下了课程作业,还限时两周完成,做不出来的就是挂科。而挂科到一定数量就要被退学处理。于是乎,一群群发了疯的学生开始拼命熬夜。要知道在别的大学这门课是要学一个学期的!
除了学风强悍,体育锻炼的风气也贯穿了清华的百年历史。清华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所以清华的体育课要求很高、很严格,就是逼着大家好好锻炼身体。
自2016年开始,清华针对大一新生恢复下午四点半“强制”锻炼的传统。学校下午四点半以后尽量不排课或少排课,留出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课外锻炼,学校也会在这个时间段安排一些有组织的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