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着身边的或是网络上的火腿高手在竞赛之后兴高采烈的晒出自己的成绩,心里有没有一些“痒痒”呢?
实际上,参加比赛并不难,也没有任何的门槛限制,
你所要做的就只是掌握竞赛的“底线”,并按照不同竞赛的要求组织自己的通联,这样很快你也可以“金榜题名”了!
所有的比赛都有着自己的规则,但是总结起来,大部分比赛的规则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操作的频段受到限制
对于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比赛来说,操作者可以呼叫和回应的频段比较广泛。
但并不是每一个我们可以操作的频段都能够用来进行竞赛。
以规模最大的竞赛之一CQWW来说,它的限定频率范围就是1.8, 3.5, 7, 14, 21 和28 MHz六个频段。在这些频段以外(比如在CW竞赛的时候使用10MHz频段)进行的通联,哪怕完全按照竞赛的要求交换了信息也是无效的通联。而有一些比赛更是限定了单个频段的竞赛(比如在今年农历新年举行的CQ 160)。
所以在拿起话筒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频段选择!
除了频段的要求以外,对于有些组别来说还有着更加详细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
暂做了解
即可
。比如在CQWW竞赛中,对于多操作员,双发射机组别(Multi-Two)的竞赛电台来说,两台发信机可以在两个不同波段内进行发射,但一个小时内每台发射机最多只能切换8次波段。这对于战术的制定和操作者的能力是一种考验。
如果我们刚刚开始竞赛,“单枪匹马”的参加单操作员组别的话,那么频段上一般没有更多的限制。
第二,操作的时间受到限制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这种电压表时钟非常有火腿范儿
这句话非常容易理解——
比赛嘛,毕竟要大家一起开始、一起结束才公平
。
一般来说比赛的时间要求都会以UTC时间的形式公开在其官方网站上,我们将其换算成北京时间(+8小时),然后按照其要求进行通联
,提交符合标准的日志。再一次,有些比赛还有着特别的时间限制规定,比如CQWW中单操作员的“Classic”组别,就要求你的操作时间要达到24小时——并且还要求日志中至少要有60分钟的无日志记录的休息时间。如果超过了24小时,成绩将只记录前24小时。当然,我们还是可以暂时无视这一条特别的规定的。
第三:有着特别的交换内容
在正常通联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交换信号报告、功率、天馈情况等信息。
而在竞赛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交换最少程度的信息就可以——这个最少程度的信息是由竞赛举办方规定的。
比如即将举办的“通联中国之省”(WAPC)中,我们对国内的电台交换的内容就是信号报告和本省的缩写。比如“59 BJ”表示我是一个北京的电台。而对于国外的电台,我们则交换QSO序号(就是这个通联在你的日志中排第多少号)比如“59 001”。这个信息可以帮助竞赛组织者校对日志,而
不同的比赛要交换的内容也不一样,你得在竞赛的官方网站上找一找!
第四:有着特别的操作方式
听说很多竞赛台有个特点,赛前容易坏功放?要不要拜一拜?
这里的“特别操作方式”并不是说你要倒立着使用电台,而是说在操作的过程中要遵循自己所选择的组别的一些特别的要求。
我们最能够理解的就是功率和频段的要求。比如我们参加了某个比赛40米单波段低功率组别的比赛,在实际操作中就只能在40米波段上以100瓦以下的功率进行操作。如果还有其他的特殊组别或属性的话,也要
按照具体的要求去进行操作,不能逾越。这也是保证比赛公平的一个标准。
除此以外,
所有参加比赛的朋友还要自觉按照比赛官方的要求进行自检或他人监督,对竞赛所规定的要求认真执行
,并且
自觉上传通联日志
。只要你与竞赛电台进行过通联,或者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与竞赛电台发生了通联,那么就请您最好上传通联日志,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竞赛没有那么难!
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
通联中国之省WAPC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兵机会!
看看他的官方通知,然后想想自己能够参加哪个组别!
>
http://www.hellocq.net/forum/read.php?tid=352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