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都过去九年了,而有一家广告公司,现在才明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句口号到底在讲什么。恍然大悟之后,这家公司立刻就叫了一支装修队来。
来干嘛?来敲墙啊。
把公司内部用来明确彼此分工的一堵堵墙,全部敲掉,一次性打通。
话说这家公司,不,应该说是这家集团,旗下拥有广告、公关、数字、活动大大小小好几个独立运营的品牌,当初之所以要分得这么细,对外,他们的说辞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整合性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营销服务,但没敢大声说的话,就是什么钱他们都想赚。开公司嘛,本来就是要赚钱,所以这么做确实无可非议。
但这几年,因为广告业不是风云大变嘛,早先年,互联网还只是电视和报纸的辅助,但现在不一样了,至于怎么不一样,不用我废话,你们眼睛没瞎的话也都知道了。总之呢,现在的广告,做得成不成,能不能火,完全就是看它在互联网上有没有声音,能不能在 iPhone 的屏幕上 pop up 出来,扎进消费者的眼睛,扎进他们的心。
谁会想到呢,曾经那么霸气的电视和报纸,就这样沦落了。
因为行情不一样了,现在随便一个 case 都是以互联网(数字媒体)为核心,然后公关活动围着它转,线上线下配合着炒话题、带货,之前广告归广告、公关归公关、数字归数字、活动归活动的割裂式布阵,明显就和大环境格格不入。
曾经,为了做一个 case,客户不得不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数字公司、活动公司的人都叫来,大家济济一堂,围坐在一张大会议桌前出谋献计,然后定下一个方案之后,再各自领走各自的任务,回去各做各的,之后出了什么问题,每家公司总是很麻溜地甩一句「这一块是他们负责的,我们不背这个锅」为理由来推脱干系。
其实,广告业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早就特么该改改了,很多客户也特么早就受不鸟了(OS:我真的不想就一件事跟十个供应商沟通啊,能不能只给我一家!)。但确实没辙,这就是现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落后的过去。客户永远希望有一家十项全能的公司,可以把各种活儿都扛下来,但每家代理商都说臣妾做不到,皇上有所不知,臣妾不做爱做的事,臣妾只做分内的事。
这种埋头只做分内事的公司,没有想到好日子这么快就过到头了,因为,那些除了爱不做以外什么都做的广告公司,突然就雨后春笋般都冒了出来。人家一提就提全案啊有没有,而且负责提案的,就只有一个人啊啊啊啊啊啊,创意+公关+网络推广+店头促销,一气呵成。对客户来说,这种多才多艺的广告公司简直就是天使般的存在,简直不要太贴心。再回想之前那一个个提案会,每次一来就来十几号人,一收就收十几张名片,创意这个人说,公关这个人说,网络再换一个人说,说到店头促销的时候,大部分客户都已经快脑梗了,就想立刻让这些人在眼前消失,从哪来就滚回哪去。
所以,这家开小号开到手软,功能确实很多但人格极度分裂的网红大 V 公司 - 也就是传说中的奥美,意识到如果再这样无底线地用各种小号去和客户聊工作,很快就会连被客户翻白眼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痛定思痛找装修队来敲墙,注销无数个小号,想从此以一个大号的姿态现身江湖。
因为喊出「同一个奥美,同一个梦想」的话,必然会遭到北京奥组委及其拥趸的大力吐槽,所以奥美就想了一个英文口号叫:Be One。这个口号特别好记,以后你去地下停车库,在电梯里按 B1 的时候,就会想起奥美。
然后,奥美还为地下停车库 B1 捣鼓了一个视频和几张海报。为了强调 B1 这个全新理念并不是和全世界闹着玩的,奥美特意从公司员工里面挑选了一些有表演天赋的人,让他们来诠释什么叫 B1,这一创举,可以说是非常地省钱了。
据说,对这支视频,50% 的人看了都说很棒,这些人都是想一心想进奥美做一番大事业的进步青年。而另外 50% ,还没看完记已经快尴尬死了,如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这视频里出现的几句文案,我认为,绝对只能代表奥美文案实习生的最高水准,但绝对不能代表奥美正式文案的平均水准,更不能代表奥美资深文案的一般水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随意地鉴赏这些出自奥美优秀实习生之手的文案作品。
你的(
工作
)还是你的,
我的(工作)也是你的。
一个我们(的种),
胜过千百个你和我(抱过的娃)。
最好的(开会)时光,
是我在这边(刷朋友圈)你在身边(假装没看见)。
同事的最高级,是(假装)同袍。
用你的姓氏,作我们(房本上)的名字。
把彼此(暧昧)的分界线,变成共同(生活)的起跑线。
不同的是角色(互换),相同的是(进入的)角度。
不求同一个 brief( 是不现实的),
只求同一个 belief(是不可能的)。
有一种(无法)靠近,叫做我靠(你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