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镕基总理“国家会计学院还是要招本科生”为嘱托,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精品学位教育之路。“十三五”期间,学院进一步明确坚持内涵与外延同步发展,研究生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立足于立德树人主责主业,学院在继续办好原有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基础上,于2018年启动金融专硕学位授予权申报工作,在各方努力下,2019年6月,学院正式获得批准,完成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公共教学“四系一部”学科布局,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还通过了AAPEQ质量认证,成为A级成员单位。“十三五”期间,学院以远高于国家线的分数招收了900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41%的学生来自985或211高校。5年时间里,700余名毕业生在学院完成两年淬炼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服务各行业发展的新鲜血液。此外,学院于2017年开始与法国巴黎第九大学共同举办高级工商管理博士(EDBA)项目,以培养学者型企业家和金融家为宗。开办至今,该项目已招收90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及大型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办学层次,也为积累博士生培养经验,申请独立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科技加速变革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走向多元,为培养更多既专且博的综合型人才,学院在坚持现有学科特色与优势同时积极探索培育交叉学科。在前期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举办会计与金融理学硕士项目的基础上,学院与美国天普大学联合开展了会计理学硕士和IT审计硕士两个人才培养项目。特别是IT审计项目填补了国内专业空白,对培养综合素质高超的审计师和审计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0年)》中关于“支持和鼓励在京相关院校组建金融科技院系或设立专业方向,推动技术与金融跨学科课程设计”有关意见建议,学院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培养会计与金融科技应用硕士,第一批49名学员已于今年12月份顺利入学。
学院学位教育立足“小而精”。近五年来,以学生为中心,学院努力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求创新。针对部分专业跨学科考生较多的情况,学院利用平台优势录制远程基础课程,要求跨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即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为专业课程学习打牢基础。为突出实务型培养特色,学院不仅将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入课程设计;还与普华永道、国富集团、中企华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实习基地;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案例大赛,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团队凝聚力。“十三五”期间,学院青年学子在各类校级以上比赛中荣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7次,优胜奖4次;有19位同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2位同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学院组织开办“天竺讲坛”,邀请知名学者和实务类专家为研究生分享实务经验;研究生学子还可以参加“国会大讲堂”,聆听行业前沿动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是国之大计,在研究生培养上,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筑牢思想根基,引导青年学子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明确以党委书记、院长讲好思政课为抓手,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日常教学机会,紧叮咛慢嘱咐,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青年党员中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全体研究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解马克思相关理论知识。自2017年3月开讲至今,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已成功举办30场,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法典》、传统家风家训与文化价值等丰富主题与内容。此外,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在研究生中举办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立德、立言、立行”“庆祝建国70周年”,以及红歌赛、趣味运动会、光盘打卡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爱家爱校爱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