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别山举水
公众号:别山举水,微信:bieshanjushui,微博:别山举水。电子书《生命中不得不谈的情》 http://www.jianshu.com/p/d8f160833011 已在亚马逊,豆瓣阅读,多看阅读上架,欢迎围观。 坚持用心写字,力争以情动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别山举水

再次走近你

别山举水  · 简书  ·  · 2017-11-15 07:31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儿读小学三年级,周五下午,她们三点钟放学,放假。小学离村里有两三里路,要沿着国道走上一段,车辆很多,因此,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去接。

儿子读初中,比小学还远一里多路,我在家里时,一般不主张去接。他已经十三岁了,村里也有好几个一般年纪的学生,放假时,就背一个书包,他们一路说说笑笑,沿着田间小路,穿过一个村庄,十来分钟就可以到家了。

这样既可以锻炼他的体力,也可增进同学间的友情,说得再冠冕一些,还可领略沿路的风光,体恤农人的不易。

其实,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当初好多了。我们那个时候,都要自己带米带菜,自己洗盆淘米蒸饭,饭熟了,一窝蜂去食堂找自己的饭盒,急匆匆往寝室跑,开箱夹菜,坐到自己炕上狼吞虎咽。他们都是吃现成的,下课了,往食堂去排队打饭打菜,找一处干净的桌子,悠闲地吃起来。我们那个时候不要说摩托车,小车接送,连自行车都没有,山区的孩子一走就是二三十里,全是崎岖的山路。

因此,每当有人问我怎么不去接儿子时,我总是以我们当年怎样怎样为理由,现在如何如何为借口,任他自由来走。

每每说起往事时,我还真沉浸到过去之中,带着感情去唏嘘感叹一下那青葱的岁月。

这一次,我接到了女儿,已经到了三点五分,女儿上了车,忽然问她哥哥什么时候放学,她想去初中看看,一起回家。儿子原来是四点半放学,两个学校相距虽不远,但时间隔得久,现在调整了,变成三点半放学,我几分钟就可以过去。这样正好,让我也做一回慈父,给儿子一个惊喜。

我也想去看看。儿子现在的学校就是我的母校,28年前,我从这儿走出去,带着少年的梦想。28年来,我走过许许多多的路,一路跌跌撞撞,28年来,我遇见许许多多的人,挂满微笑与忧伤。28年来,我兴奋而仓惶地吹起一个个气泡,又急促而黯然地抓破一个个气泡。28年来,我一年一年地成长,又一年一年地回望,但我却始终不再走进它的胸膛。

真的,我离它并不远,却从来没有再走进去,好好看它一下。不是我不想,其实我心里一直在想,不是我不念,其实我经常跟别人念,但我就是没有勇气走过去,我恨自己的这种性格。

我曾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三年时光,我曾被不少人艳羡,被不少的目光追逐,哪怕曾自己带米带菜,担箱扛被,但我也一直脚步轻扬,内心欢畅。只可惜那最后一博,我冲得并不理想,以至于多年以来,我远去的背影后,依旧有人指点,戳落一地的悲凉。

以至于我脆弱的自尊心像腐朽的梁檩从此在心内轰然坍塌,以至于多年以来,一谈起那三年,我便觉得亏欠太多,于父母,于师长,于同学,以至于多年以来,它在我眼前却一直成天涯之隔。

“到啦,到啦。”女儿的声音清脆,似一只鸟儿停在我的肩膀。我恍然惊觉,这么多年,这条路我没怎么在意,却不用问不用看,不用指点,依旧如当年,轻易就来到了。

门还是朝南开的门,依旧是当年的位置。但其实当年是没有门的,校园四周用石块围成一人多高的围墙,只在这儿留一个一丈多宽的缺口。我们就在这儿进进出出,嬉笑打闹。

如今,这儿是两扇涂着黑漆的大门,两三人高,五六米宽,庄重森严,里面右手边有一处警务室。来得有点早,门上挂着一把大锁,门外已有不少的父母开始等了。

学校外边依旧是农田,稻谷已经收割了,田里只剩下一些谷桩子,花生也扯了,地里生出稀疏的野草来。远处的山一片碧绿,近处的土地一片苍黄。

一切都好像没变,但一切又好像变了。我不敢确认,因为我一直不曾走近。油菜花开过28次了吗,水田栽过28次了吗,雪花在这儿下过28次吗,28年来,有人偷过菜园的黄瓜,跑掉了鞋子吗,有人捧着书本在田间打过滚,拍过蜻蜓吗,那么高,那么光滑的围墙还有人爬过吗?

院墙边的狗尾巴花,还是当年的那一朵吗,缠在松树上的那一枝牵牛花,还会对着我盛开吗,砌过的水泥地面下,还留着我的脚印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