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长沙讲课,跟地方领导聊,他们问我说,老师我发现你讲课有一个特点,就是会讲很多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儿,而且还会跟时事政治相结合,你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在教育心理学当中有个规律,叫做迁移。学习的本质就是制造迁移。什么叫迁移呢?把一个故事当中的策略和规律移植到自己的生活当中,移植到自己身上,让它在自己身上发生。学习的目的也是制造迁移。比如,我们希望把刘备身上的一些规律迁移到自己身上,把刘备那些经验迁移到自己身上。
那什么情况下迁移效果特别好呢?就是身边人身边事,而不是天边人天边事。尽管我们讲三国是天边人天边事,但是一定要跟身边人身边事稍微建立点联合,因为一旦建立这种连接和联合呢,迁移就很容易在大家身上发生。一旦迁移发生了,大家听完课,你的生活技巧就提升了,生活质量就提高了。
那有人就说,赵老师你为什么不讲点高大上的东西?传统文化有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等等,其实我们也可以背原文,我们也可以讲诗词歌赋、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但是我们为什么讲很多家长里短呢?传统文化怎么理解呢?
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经典是《易经》。它为什么叫“易经”而不叫“难经”呢?“易经”是大道,“难经”是小道。“易经”就是容易的易、便易的易、简易的易。我们要走“易经”路线和常道路线,用平常、日常、家常的例子去理解天下大道,走“易经”的路线去成就人生。
所以大家记住,易经、常道、身边人、身边事,这些东西是制造迁移、实现进步的关键。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只有208年的那些人和事,讲完了大家只是听了一段故事和评书,但是如果我们这里边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昨天的新闻、今天的身边事,讲完了以后你的人生就进步了~
人为什么要学习?《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讲的是学习的事。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交朋友的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情绪管理的事。《论语》告诉我们,其实圣人的修养就这三件事,第一抓好学习的事,第二搞好交朋友的事,第三搞好情绪管理的事,这三件事搞好了,圣人之道,君子之道就向你敞开大门了,就这么简单。
关于学习,我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学习的价值。我有个朋友到北京来,要去香山看红叶。我给他指了路,派我的一个学生给他当向导,两个人第二天去香山了,下午就回来了。我问他香山如何?他说很失望,没有爬上去。在香山底下看到向往已久的香山却是这副德行,脏乱差,垃圾遍地,塑料袋到处飞,人头涌动,空气中还弥漫着怪味异味。这哪是香山红叶?一气之下根本就没上山,就转身回来了。
我说你错了,香山红叶很美,但你在山下而美在山上,所以你应该往山上爬,爬得越来越高,你再回头看,壮丽的北京城会出现在你眼前,这叫什么?脚下有了高度眼前才会有风景,你在山下能看见风景吗?看不见。同理,心灵有了高度人生才会有风景。如果你觉得生活是鸡毛蒜皮,吃喝拉撒睡,琐碎无聊痛苦,不是因为生活差,而是因为你的心灵没有高度。我们要让脚下有高度,可以通过爬山。我们要让心灵有高度,怎么办?你得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心灵的高度。等心灵有了高度,回过头你再看,平平常常一个个日子,就会变成一个个壮丽的图景。学习真的会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
所以叫大道为己,小道为人。你想让别人佩服,让别人崇拜,那都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什么?提升自己成就人生,让你体会到人生一辈子两万多天,空手来空手去,这个过程不简单,这个过程不后悔。我们经历了所应该经历的东西,荣华富贵是过眼烟云,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了,把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死的时候安安静静,这就叫大道为己,其实就是为了成就自己、圆满人生。所以我告诉大家,其实学习跟工作无关,跟职业无关,跟找工作、挣钱、考试都没有关系,学习最重要的一个价值是让你找到幸福感的支点,看到人生的美丽和美好。
所以我的观点是,坚持学习终身学习,并且有机会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