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昭华民族音乐
分享赏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器乐独奏、民歌、戏曲等经典民乐作品和新作品,传播国乐精髓,促进民族音乐艺术发展。 “昭华”是美玉的名字寓意为美好,且与“中华”谐音,同时也是古代管乐器的名字,藉以表达“美好的中国音乐”之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译中人  ·  《芝加哥》剧组招募翻译(6人) ·  2 天前  
译中人  ·  《芝加哥》剧组招募翻译(6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昭华民族音乐

中国民乐的“MBA”班——“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项目掠影

昭华民族音乐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7-26 09:28

正文


这篇文章缘起于7月20日在北京开幕的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协办的的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项目(点击查看:秩序册)

在7月20号的开班仪式,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王书伟、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部副处长郭涛、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张高翔分别代表各主办方作了主题发言,阐明了项目进行的意义以及项目的严格纪律。为期30天的脱产学习请假不得超过三天,建立了严格考勤制度。由此可见主办方为办好这件事所下的巨大决心。来到这个班学习的人绝对不是来度假的,不是来玩的,而是来学真本领、结交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在音乐上,更是讲不得半句大话,站上指挥台,指挥棒一起行就是行,不行也掩盖不过去。反过来说这也给学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看到中国民乐的报道,在座的学员无不目不转睛,认真学习。


此培训项目不同于于以往的民乐培训课程,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 时间跨度长:7月20日至8月20日长达一个月集中脱产培训

  2. 课程丰富:指挥理论、音乐理论、乐队管理、双钢琴、乐队实践、演奏家以身说法、参观游学、音乐会观摩、论文撰写等等。

  3. 考勤严格:学员请假不能超过三天

  4. 学员层次高、范围广:正式学员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在专业院团、院校等机构求学、任教或工作的专职民乐指挥,基本上有自己的乐队;旁听学员来自全国各省选拔的拔尖人才。

  5. 授课专家层次高、范围广:包括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民乐活动家在内的二十多位国内业界顶级专家授课。

  6. 年龄层次丰富:涵盖老中青三个年龄层。

  7. 平台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协奏、中央音乐学院全程培训教室、演出场馆支持。

  8. 组织周密:调动全国顶级民乐届资源,从准备、申报、联络、授课、后勤保障保持高效,课程讲座内容全程资料留存。

以上是我在认真查看以及观摩现场讲座基础上做出的比较浅显的观察,因为讲座还在进行当中,所以还有一些观点需要在项目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总结以及体现出来。


指挥家可以说是一个乐队的灵魂,是作品的诠释者,指挥家必须对总谱的每一个细节有深入的理解,并具有把这种理解传达给他人的能力,从而把乐曲塑造成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整体,演奏出最美妙的音色。同一个乐队在不同的指挥率领下,其表演风格往往有显著变化,即使同一首乐曲,经不同指挥家的精心处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指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点,从2016年开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香港中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三家国字号团体分别举办了多种形式与指挥有关的活动,比如:

2016年6月中国民族管弦乐主办的第六届华乐论坛评选出了12位杰出民乐指挥

2016年9月中国民乐指挥项目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2017年1月中央民族乐团举办指挥培训班

2017年7月香港中乐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

2017年7月中国民乐指挥培训项目正式开班

(如果想深入了解请点击蓝色的链接直接进入原文)



中国民族管弦乐相比西方的交响乐产生的时间晚很多,但是近几十年来在以彭修文、夏飞云、胡炳旭、朴东生、阎惠昌、叶聪等为代表的指挥大师的带领下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个指挥带动一个甚至多个乐团的案例不在少数,一名知识丰富、学贯中西的指挥家对于还在发展中的中国的民族管弦乐艺术来说,非常的重要。而老一辈的民乐指挥家逐渐年龄增大或者离开人世,这个“指挥棒”应该更多的传授给年轻人,站在这个立意上,这一期中国民乐指挥培训项目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民乐指挥!



借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刘锡津会长的话说,这一项目是中国民乐指挥的“黄埔一期”,由此可见项目的分量之重。因为大家都知道“黄埔一期”是名人辈出、名将辈出的代名词。另外从中也可以解读出这期项目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可能有“黄埔二期、三期”等等延续性的指挥培训项目。另外用黄埔一期来比喻这个指挥项目也很贴切。用乐队和军队来做对比,乐队的指挥就如同军队的主将,其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将军能带出一个战无不胜的铁军,而一个好指挥则可以将一个乐团调教的井井有条。用一句反话正说:擒“贼”先擒王!


从这一期的学员层次上来看,这一期中国民乐指挥项目的一个特色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小批量高层次”。并且包括旁听学员在内的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均涵盖在内,如同乐曲的快板、中板和慢板。有的在学习之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的直接可以上手对乐团有一个直接的改观,有的可以指导当地乐团的建立以及发展。同时也对年轻人予以很大的鼓舞,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的人还在如此认真学习,年轻人更不必说。


正式学员与领导、老师合影


全体学员与领导、老师合影


刚才拿乐队与军队作了一个对比,我觉得还有一个行业可以拿来做比较,那就是乐队与公司。

我们都知道在很多大学里有商学院,也就是俗称MBA、E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最近还有阿里巴巴创办的湖畔大学。这些学校招收的都是各个公司的老板或者高层。这些学员一般都是自费花高价到MBA班或者EMBA班去学习。这些学校会聘请很多业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实战派的企业家等方面的人来授课,为这些管理人员传授公司管理以及运营经验。当然在学习具体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副产品”——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纵观本期中国民乐指挥项目,与经济管理学领域的MBA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称之为“中国民乐的MBA班”,更准确的表述可以是:Master of Orchestra Administration——MOA 管弦乐队指挥管理学。原因有二:

一、课程安排包括了技术的进一步学习以及指挥如何管理和运作乐团的课程,同时还有经验丰富的乐队演奏家以身说法,为学员讲授各声部的特点和作用。

二、来参加学习的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乐团,有的还担任好几个民乐团的客席指挥。他们来到这里聆听如此多民乐界“大碗”的授课,此不必再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社交和友谊的建立,俗称“人脉”。这种无形的“资产”绝非看看教学视频、简单的几节课所能达到的。在为期一个月的项目期间,这些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的认识、交流会逐渐形成。在这个项目结束之后,从这个班里出来的指挥家在今后的许多年里将会进行多种类、多层次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不是简简单单个人的交流,而是乐团与乐团、省市与省市甚至国内与国外的交流。或许今后某个场合他们之间一谈起来,会不约而同的回忆起这一期培训所带给他们的美好时光。友谊的建立慢慢产生,艺术的产生随之而来。


对于民乐指挥的培训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已经举办过数期民乐指挥班,为本期指挥项目打下过坚实的基础。另外香港中乐团也曾经举办过9届中乐指挥班以及三届指挥大赛。这次民乐指挥培训项目也是以往基础上的更一步扩展和延伸,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对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非常有意义的项目,今后必将为全国各地已有民乐团和正在筹建的民乐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项目才刚刚进行了不到一周,还有三周的课程还未完成,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莘莘学子们学有所成,同时也祝愿项目圆满成功!(麦西)




以下为近几天的讲课现场

(来源:中国民乐 微信平台)

7月20日至24日,音乐学家项阳、作曲家刘锡津、指挥家叶聪、理论家李吉提、唢呐演奏家周东朝、笛子演奏家唐俊乔以及打击乐演奏家王建华分别登台为学员授课。以下为这期间课堂精彩瞬间:

7月20日下午 音乐学家 项阳    


音乐学家项阳讲座题目《中国古代乐队的类型与发展》

学员认真听讲

现场学员为项老师的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

7月21日上午 作曲家 刘锡津


作曲家刘锡津讲座题目《中国民乐创作现状与发展思考》

现场学员认真记笔记

学员现场提问

学员现场提问

7月21日下午 指挥家 叶聪    


指挥家叶聪讲座题目《指挥成长的音路与心路》

叶聪老师为学员示范

7月24日上午  音乐理论家 李吉提

音乐学院李吉提讲座题目《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必备的曲式结构修养——音乐文本的多方位透视》

学员们认真记笔记

学员为李老师的精彩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

7月24日下午 演奏家讲座 唢呐演奏家 周东朝


唢呐演奏家周东朝讲座题目 《唢呐声部在乐队中的艺术表现与训练方法》

学员现场提问

7月24日下午 演奏家讲座 笛子演奏家 唐俊乔


竹笛演奏家唐俊乔讲座题目《背靠传统·面向现代——竹笛艺术纵横谈》

唐俊乔老师用用笛子为指挥学员阐释笛子声部在乐队中的特色以及用途

现场学员认真聆听

7月24日下午 演奏家讲座 打击乐演奏家 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