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量经济圈
记录一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时代社会,囊括的主题如下:经济、社会、世界和计量工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  2 天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赵初一007 ...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S病史曝光,将在日本火化,日本流感病例超9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量经济圈

中文经济学论文理论模型+计量实证范式弊病严重, 理论模型的使用有前提, 不然不建议乱用.

计量经济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1-03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计量经济圈社群的活动和分享的内容,包括关于经济学论文的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的讨论,以及一些关于理论模型与实证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建议。文中还提到了计量经济圈的特点,并建议积极进取的中青年学者到社群交流探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计量经济圈社群的活动和分享内容

文中提到了计量经济圈社群的一些活动,如分享关于经济学论文的理论模型与计量实证的讨论,以及一些关于理论模型与实证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观点2: 理论模型与实证之间的关系

文章讨论了理论模型与实证之间的关系,指出有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天然的脱节,或者理论模型本身并无创新,导致得出奇怪的推导结果。

关键观点3: 计量经济圈的特点

文章介绍了计量经济圈的特点,包括热情互助、前沿趋势、社科资料和数据的丰富性,以及科研牛人和海外名校的集中性。

关键观点4: 对中青年学者的建议

文章建议积极进取和有强烈研习激情的中青年学者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探讨,互相感染,共同进步。


正文


凡是搞计量经济的,都关注这个号了

箱: [email protected]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 丛的code程序 , 宏微观 数据库和各种软 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

接着 “1. 又吵起来了! 说国内经济学研究是怎么了, 还有救么? ”和“2. 北大教授的一篇论文引起了一场学术大争论, 双方据理以争互不相让! ,今天看看社群群友在微信群分享的一则关于中文经济学论文理论模型+计量实证的讨论。
说的是,当前许多中文经济学论文在撰写时,通常会在论文开头构建一个理论模型,这一模型往往是借鉴国外研究并加以改进。随后,论文会利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这种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使得那些习惯于进行简约式估计的学者们感到高大上,毕竟,满篇的公式和数学推导给人以深厚的数理基础印象。
然而,这种做法并非总是最佳选择。例如,有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天然的脱节,或者理论模型本身并无创新,仅仅是照搬了国外期刊的文章,而没有充分考虑其假设前提,导致得出了一些奇怪的推导结果。所以,在选择是否需要生搬硬套搞一个理论模型还是直接用文字进行解释,需要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场景。

相关推文,参考1. 模型, 数据和计量结果是如何放水的? 2. 7位中青年教授关于应用微观计量应用和实证写作的思考, 奉劝都读一读! 3. 对中国经济学实证研究现状的几点担忧和建议, 如何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讲中国故事 ,4. 关注着计量圈的洪永淼教授重磅发文“数学, 模型与经济思想” ,5. 洪永淼等: 中国经济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顶级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计量方法分析 ,6. 经验研究方法三大武器: 简约估计, 结构估计与机器学习

下面是具体的讨论:

微博ID@理想与现实的权衡:

最近几次的审稿经历再次支持了一个判断:中文经济学论文近年“理论模型+计量实证“的“一体化倾向“弊病重重。在这类论文中,理论分析部分着力推演的内容要么并非计量实证重点展示的机制,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证的脱节甚至“两张皮”,要么并未“直接”支持所提出的理论假说,后者在关键论证环节严重依赖于东拉西扯式的文献“编撰”。本质上,这样的理论模型就如同计量中的“伪回归(pseudo regression)",是"伪模型(pseudomodel)".与其搞这种“过度”的一体化作业,不如尊重和鼓励专业化分工,让擅长理论建模的做模型,擅长计量识别的做识别,同时促进两个群体的良性交流合作。与此同时,对于一体化的研究,应明确加强对理论和实证间逻辑关联的审稿要求,由此促成真正高质量的一体化研究。

微博ID@hzbbb1990 inter:

我在审稿的时候(中文和英文)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模型?我觉得一般需要模型或者说模型能带来value added的情况有三种(1)你做了一个可估计的结构模型,跑了反事实政策;(2)你的回归方程里面x变量应该加什么不太清楚,因此用一个toy model推导出你的回归式子:(3)你的故事和作用渠道用文字讲不清,必须用模型和对应的一些比较静态分析。除了这三种情况以外,我觉得都不必要往实证研究里加模型了。我自己有遇到过不少明明实证做得还挺严谨,渠道也已经用文字讲清楚了的,偏要用一个模型画蛇添足,而且模型又写得一塌糊涂,直接拉低了我的印象分。

关于理论模型,参看1. 最新: 城市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进展, 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的脉络 ,2. 《经济学季刊》主编: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3. 计量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以及学好它的关键思路 ,4. 美国教授告诉你模型在微观实证研究中到底重不重要 ,5. 北大教授的一篇论文引起了一场学术大争论, 双方据理以争互不相让! 6. 结构估计和简约式估计区别的一个讲义 ,7. 气不过直接写书抨击简约式估计, 这位TOP刊主编为结构估计呐喊和战斗到底! 8. 对Wolpin极为失望! 批评简约估计现状没用, 推销结构估计也徒劳, 批评只会让简约团结起来! 9. 博士必读: 迈向基于实证设计的因果推断, 结构估计与因果推断之间的相似之处! 10. 量化空间经济学的方法: 从简约式到结构式估计 ,11. 有趣! 经济学各领域实证方法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演变, 为啥有的领域用结构估计, 但其他领域不呢? 12. 昨日教授强调结构式估计, 但他最新基于DID的简约式估计的研究毫无违和感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

8年,计量经济圈近2500篇不重类计量文章,

可直接在公众号菜单栏搜索任何计量相关问题 ,

Econometrics Circle




数据系列 空间矩阵 | 工企 数据 | PM2.5 | 市场化指数 | CO2数据 | 夜间灯光 | 官员方言 | 微观数据 | 内部数据
计量系列 匹配方法 | 内生性 | 工具变量 | DID | 面板数据 | 常用TOOL | 中介调节 | 时间序列 | RDD断点 | 合成控制 | 200篇合辑 | 因果识别 | 社会网络 | 空间DID
数据处理 Stata | R | Python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2 天前
厦门日报  ·  嘘!鼓浪屿把自己唱给你听
7 年前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  三甲医院1591名职工集资办医院被叫停!
7 年前
澎湃新闻  ·  辣椒如何征服国人的胃
7 年前
24小时全球守望祷告中心  ·  祈祷与饶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