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2025,中国消费迎来关键时刻 ·  3 天前  
印象笔记  ·  学会复盘是变优秀的直接方法!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曾国藩智慧:人要成器,需受三气!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如何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4-29 06:47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成长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改变自己之前有发过一篇文章,《如何辨认身边的聪明人?》,里面的第一条判断标准就是「元认知」能力。它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关于知识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过程的思考。


我上周的语音《如何成为沟通高手》中谈到,沟通过程中跳出来观察他人和反观自己,随时做出反映和调整,这也是一个思考「思考」的过程


而今天这篇文章则是关于三个元认知的。


如何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by 傅盛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让一家公司更快地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1 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最近我看了一幅图,我在其上加了一个数字注脚。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种境界。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终于意识到,人和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是,95% 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甚至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视而不见,只会失去升级的可能性。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实现跨越。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跨界越来越普遍。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2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记得在香港约过一次马云喝茶,他几乎不用电子邮件,当时我就琢磨,他为什么能去指挥那么大一个帝国?后来发现,他在不断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找资源和人配合。

 

人和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

 

有时候,我也会鉴古通今地去琢磨,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大清帝国输那么惨?简单说,一群怀揣现代物理学认知的人,打败了另一群信奉四书五经认知的人。其实就是两种不同认知的较量。

 

3 认知升级的两个误区

 

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我总结了两个可能遇到的误区,未必全面,抛砖引玉:

 

误区一:以为自己知道,远远不如以为自己不知道

 

自以为是,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回想奇虎当年搜索没干过百度,老周一度总结为不小心把公司卖了,百度没卖。他没想到,当时李彦宏对搜索的认知远高于他。老周不愿打硬仗,不愿打重型战役,不愿搞大研发,不相信算法。那时候卖,本质上是打不下去了。可他不这么认为。

 

自我否定,就是假设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路径。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认知上不了一个新台阶。即使正确信息摆在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这基本是区别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机会了。

 

误区二:以为自己认为重要和真的认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有一个词叫自我迷惑。自认为觉得很重要,但根本没把它转化成真正的行动。

 

我最大的反思就是对头条的理解。两年多前,我说头条就是移动端的搜索。我的反思是什么?我当时认为挺重要的,一直到15年四季度,我才开始召集人马,着手海外头条的业务。

 

这是认知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以为自己认为很重要和真的认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炫耀自己知道,有什么用?一个浪潮打过来,认知就没了,如同没有。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结合。

 

4 认知升级的三剂解药

 

把一件事情转化成行动,难度之大。认知到行动,中间有巨大损耗。我给认知升级开了三剂解药:

 

解药一:坚信大趋势


想法要立刻转为行动。坚信大趋势,坚信这家公司的各种认知决定。不要简单的批判,你一定要相信那些行业领头人。他们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他们的认知不是现阶段的你所能赶得上的。不理解,就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去年,我想出做机器人的决定,几乎没人认为可行。我就想,先去找人,坚信趋势,立即行动。那种情况,不做,更没有机会,只能是大量时间的损耗。

 

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坐而论道,没有意义。

 

解药二: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

 

有一个对外求教的心态,非常重要。对外求教,是为了扩展你的视野。要找到带路党,吃过猪肉不一样。他们比你强不是他们聪明,而是有着你不知道的认知。

 

当年我和徐鸣做可牛影像,我们的口号是我们来了。我们的技术水平,做过的客户端体验,见啥灭啥。我们来这个行业了,谁还活得下去?结果,美图秀秀把我们打得内心都快崩溃了。

 

这是我们特别容易陷入的一种状态:以自我为中心,不向外看。面对新事物,很多人甚至连尝试和对外沟通的欲望都没有。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

 

强调一点:认知理解与聪明度无关。只有从认知角度,而不从聪明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所在行业,你才会有更多不一样的认知,才能看到更多别人看不到以及顽固不愿去理解的机会。

 

越是处在绝路的团队,越是往外看得多。

 

解药三: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活在当下,恐惧时,想想错了又如何?多错才有机会对。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思维训练。当你面对一些事情,想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想完你会发现,最坏结果与你内心的恐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恐惧就是恐惧本身。不肯尝试的本质是不敢面对所谓失败。但,这个失败的后果是什么?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其实绝大部分失败是没有后果的。

 

再就是面向未来,纠结时,想想五年后会怎样?会不会被淘汰掉?如果五年后,你跟这个时代已形同陌路,这才是最可怕的。行业变化之快,超出我们想象。

 

5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所谓成长,并不来自于所谓的位高权重,不来自于所谓的财富积累,也不来自于你掌握的某一个单项技能。

 

行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史玉柱。最惨时,欠了一屁股债,什么都没有。靠一个脑白金,重新崛起。因为他在整个营销上的认知水平,领先了一个时代。即便失去所有财富,甚至所有队伍,就凭他对营销的理解,也是那个时代无人可望其项背的。只要他活着,随时可翻身。

 

绝境当中,他真正拥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资源,而是认知。

 

想想腾讯这些年的发展。3Q大战前,腾讯讲花瓣策略——我的花朵上长出很多花瓣,每个花瓣都能干掉你。这种态势,使得腾讯在每个领域都不得不与当时各个领域最先进的认知打,非常困难;3Q 大战后,腾讯的策略改为生态链。第一个投资的就是猎豹,接着又投了一批公司。

 

结果如何呢?腾讯市值从 300 亿美金涨到了今天的 2000 多亿美金。《福布斯》杂志曾经做了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四十位中国商业精英年度排行榜「40 Under 40」,第一位是刘强东,其次是王小川、我、姚劲波。马化腾当时留言说,前五个当中,四个都跟我有关系,很荣幸。

 

此后,我一直思考,其实马化腾通过投资形成的生态系,帮助他建立了足够的行业认知。因为,当他投资了这些公司之后,他就不是在跟一个普通的产品经理聊了,而是跟刘强东聊电商,跟王小川聊搜索,跟猎豹聊国际化。

 

所以,腾讯用这样一种开放的生态策略,本质拿到的不是投资挣来的钱,而是投资挣来的认知。它和大家建立友好的关系,怎么会不知道出行市场的规模、方向和目标呢?怎么会不知道国际化有哪些机会呢?核心就在于行业认知。

 

回顾 360 崛起给我带来了什么?简单说,就是让我拿到行业最一手的认知——一种对于安全行业,对于客户端软件,对于互联网怎么颠覆一个行业的认知。

 

离开 360 时,我的前东家只给了我 1 块钱,但朋友安慰说,没关系,你积累的认知,别人都拿不走,将来所有东西都会还给你。我就带着一个认知,走上了茫茫创业人海。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认知。

 

我才能那么坚决做 Clean Master。没人知道 APP 全球化怎么做,好多单词也不认识,没做过商业。当时几乎对所谓国际化,对美国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做了 All in Clean Master 的决定。就因为有那样的认知。

 

因为我就信一点——360 单点撬动一个行业的事情,在我面前真真切切发生过,而我就是亲历者。

 

所谓成长,就来自于认知。

 

有时候,想起这个时代,我脑海常浮现一个历史典故——煮酒论英雄。两人坐在那,一个指点群雄,一个一味谦恭。问天下英雄是谁?曹操说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纵然天下各种人物拥有千军万马,但曹操真正顾忌的却是这个正在种菜的刘备。虽然刘备寄人篱下,内心却是匡扶汉室的认知。

 

后面的历史走向也正如以上的认知讨论一样。天下大势,何其复杂;即便如此,也能简化到最关键的点,即关键人的关键认知。

 

而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就是你和这些人最大的区别。你拥有的资源、兵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脑海里的大图和你认知的能力。

 

单点也好,势能也好,猎豹能有一点成绩,本质是在移动互联网巨大红利增长之下,做了一个未必那么关键但很正确的决定。那个时候,我们开了先河。但这个认知,不足以支撑我们变成一家卓越而伟大的公司。我们依然需要认知升级。而猎豹和我在过去一年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开始了认知升级。

 

我开始思考一句话:一个人卓越,造就不了一家卓越的公司;一群人卓越,才能造就一家卓越的公司。而卓越的核心是一家公司和一群人的认知升级,否则不可能真的上新台阶。

 

只会陷入死循环:认知不统一,事情推不动。推不动的本质是大家没有建立对这件事重要性的认知。看不见也罢,顽固拒绝也罢,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如果一个人,不断想学习,想了解,去反思;空杯心态,放下恐惧,不拒绝改变。认知升级,其实也就是捅破那层窗户纸。成长如是。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盛盛GO | ID:fstalk

原标题: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本周会员专属语音


你身边有没有很忙的人?你身边有没有瞎忙的人?你是哪一种忙的人?


彭萦她一直都处于一种追求时间成本最小值,成果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模式中,这同时也是一个公式,需要运用到一个变量,叫做 hourly rate,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上有人要买你的一小时,它的价位是多少?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分享,彭萦她将会和你分享《你的一小时,值多少钱?》。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你每一次和他聊天,这个人都让你觉得加分吗?」应该作为你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


彭萦所说的沟通高手,每一次都能维持或增进关系,在沟通过程中无往不利,甚至超出对方的期待。这样的能力,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有技巧的练习实现。怎么进行沟通能力的刻意练习?彭萦在上一期的语音《如何成为沟通高手》中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416 期语音《如何成为一个沟通高手》的反馈:


@会员 肖洋

我觉得沟通能力就是「元认知」能力的一个具体应用。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随时能够感知自己以及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并及时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进行调整。沟通也是如此,时刻感知自己以及他人的想法与行为,搞清楚自己和他人的目的和需求是什么,不去做一些无意义的社交和沟通甚至是争吵。这个过程最难的就是即时监控,如果「元认知」能力不强的话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通过音频所讲的事后经常反思,也是一个提高「元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方法。


@会员 曹静

原来沟通有很多需要自己注意的事项,本以为就是好好说话而已,其实要学,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这次语音让我知道了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知道怎么换位思考,知道要换位思考需要自己做到什么,怎样有同理性,要怎么做到,还有就是以后要多刻意练习,及时反思,在每天和别人谈话当中,要反思自己哪一句话不该说,哪句话说得不到位等等。好现在就开始。


@会员 Yolanda

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好,也很羡慕那些什么时候都能说出恰当的话的人。常常会想在那样的情境下为什么我就没有那种反应,也会在失败的沟通后郁闷一阵子,为什么沟通失败、偏离初心,但这一切都只停留在想一想或者郁闷的水平上,大多时候归因为自己天生不擅长。但是听了今天语音之后意识到,沟通是一种能力,我的性格倾向可能会让我不喜欢过多的交谈,但这绝不是自己沟通能力差的理由。仔细想想,沟通力一直不佳,更多的原因是自己没把它当回事,所以「放纵自己」。从今天开始,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沟通,多多观察、储备自己的沟通行为资料库,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先从脱离「沟通傻瓜」开始!


@会员 陈岩

这次的语音,从沟通中掌握自我反思,在自己和不同人沟通的过程中,我存在着以下不好的习惯:1、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会思路不清晰,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具体事情不符合;2、经常会紧张;3、声音不明朗;4、面部表情丰富。面对上面的问题,是我在沟通中反思出来的结果。


@会员 onilajy

生活中和最亲近的人沟通很顺畅,但是和比自己年长的级别高的人沟通总是会有些顾虑,有时候说完话总会觉得自己说的不够好会有些自责,计划好好尝试萦姐提到的刻意练习,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反思不断努力。


新会员的专属福利:


从今天开始反思自己与别人的每一次沟通,有效否?达到目的否?感情增进否?问题解决否?愈加增益你的沟通之路,现在就加入会员,听听彭萦的沟通干货。现在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末晚上听到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如何成为一个沟通高手》。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