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发布北京城市实验室这一定量城市研究网络的最新研究:城市模型、大数据、开放数据、地理计算、空间分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WA | 改进建筑60秒丨龙瀛丨未来科技要素与空间设计的耦合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 公众号  ·  · 2021-05-15 10:46

正文

(视频回放,点击可查看)

龙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
LONG Ying
Research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众所周知,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其中最为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穿戴式设备等,都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和城市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的几年,我们实验室特别关注空间干预如何和科技耦合,特别是科技图层。室内空间或室外的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传统上以物质的维度来描述,如尺寸、形状、关系和布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主要的路径是空间干预,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未来的科技的要素如何与我们的空间设计耦合,路径无外乎3种:第一种路径,把物联网或者传感设备植入到室内外空间,让空间有生命,使之有机会变得更为灵活、具有更好的交互性,作为对比,如现在有些保温杯有温度传感设备,能够显示水的温度,不至于保温杯喝起水来烫嘴;第二种路径,以软件连接的形式——开发App、小程序或者所谓的中台大脑——来增加人与空间的互动,促进空间与空间的联系,让空间呈现出更多可能;第三种路径是所谓的数字孪生,让物质的空间有一个线上或数字的拷贝。总体上,3种路径作为科技的图层,最终的目标是改善或者提高空间的社会、经济、环境、低碳等方面的效能。当下在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未来城市方面的探索,非常主动地把科技图层投入到面向未来的空间设计之中,比如说加拿大多伦多的Sidewalk项目,还有日本的编织城市。我们实验室也在非常积极地和科技公司、建筑事务所合作,来推动某一个城市片区的未来城市落地应用,我们主要负责的工作是科技图层。我认为,科技图层在未来应该会有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向我们的建筑教育、行业展现出很大的机会与挑战。如何来共同的面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2104期。


PS: 欢迎大家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或复制搜索此链接 :https://www.beijingcitylab.com/projects-1/48-wespace-future-city-space/, 关注 【北京城市实验室 WeSpace· Future City Space 单元】 深入探索。


更多内容,请点击微信下方菜单即可查询。
请搜索微信号“Beijingcitylab”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