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高潮,需求驱动的源头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日前获得第 21 届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最佳操作奖”。
传统机器人是刚性机器人,基于关节-连杆结构,自上世纪60 年代起在传统制造业中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应用。然而,刚性手爪存在原理性局限,只能操作少数刚性规则形状物体,而且成本高、控制难度大、环境要求苛刻,远远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物流、家政服务、农业作业、救援、安防和国防等市场空间巨大的新产业需求,已成为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瓶颈。
中国科大自主研发的柔性手爪采用刚-柔合一、电-气互补的设计原理,突破了刚性手爪的局限性,显著提高了手爪与被操作物体表面之间的贴合度,有效降低了物体形状分析的精度要求,极大改善了手爪与操作环境之间的可接触性。与现有各种刚性、柔性、软体手爪相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操作更多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表面特性的物体,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 21 届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于 7 月 24-31 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服务机器人比赛中创新性最强的“开放挑战”测试中,中科大柔性手爪获得了唯一的“最佳操作奖”。国际人工智能学会前主席、IEEE/AAAI/AAAS Fellow、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主任 Manuela Veloso 教授,世界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最高奖获得者、AAAI Fellow、美国德州大学 Peter Stone 教授,RoboCup家庭机器人主席、意大利罗马大学 Luca Iocchi 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省机器人办公室执行主任等政府官员和行业现场专家观看中科大柔性手爪的演示,并给予高度评价。Peter Stone 教授当场表示,希望美国德州大学的机器人能尽快用上中科大柔性手爪。
中科大陈小平团队自 2011 年起开始软体机器人研究,自主研发的气动蜂巢网柔性手臂曾在“第 13 届国际机器人与仿生学大会”上获得最高奖。本次发布的柔性手爪进一步拓展了该方向的研发路径,极大地增强了成果的实用性潜力,并初步形成了柔性执行器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为后续科研和产业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美国哈弗大学等世界一流实验室为先行者,软体机器人研究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机器人源头技术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我国除中科大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均开展了科研攻关并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快速启动了相关项目。
国际人工智能学会前主席、IEEE/AAAI/AAAS Fellow、美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主任 Manuela Veloso 教授观看演示
世界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最高奖获得者、AAAI Fellow、美国德州大学 Peter Stone 教授 和 RoboCup 家庭机器人主席、意大利罗马大学 Luca Iocchi 教授等观看演示
演示柔性手爪抓握不规则形状物体
日本经济产业省机器人办公室执行主任等政府官员和行业专家观看演示
“开放挑战”测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