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天堂真人图书馆丨书单精选第35期
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
——沈复《浮生六记》
杜海忆,醉心花艺的她,有着多重身份。她是武汉船舶职业学院旅游专业的副教授,是中国插花花艺协会高级讲师,曾是园博园的“展园园长”,做过黄鹤楼诗词讲解志愿者的培训老师,现在也是众多黄鹤楼讲解志愿者中的一员。机缘巧合下,她接触到中国传统插花,从此醉心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研习和传承和推广。
在大学时,杜老师学习的是一个与插花完全不搭界的专业。在乏味的课业之外,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如同坠入奇幻世界的爱丽丝一般,书籍展示的美丽世界让杜老师神迷不已。在大学四年的时光中,她每日与书相伴,小说、历史书、诗词歌赋都是她的最爱。她也常常带着书去上课,在枯燥的课堂上神游在书中。
由于这样的特殊经历,在成为一名老师之后,如果发现自己的学生上课时在看其他书,她也会非常理解与宽容。学生时代的杜老师,心中一直有两个梦——旅游梦和武侠梦。爱看小说的她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多彩,梦想着仗剑走天涯的快意人生。在旅游还没有在中国大热之前,她就已经去过国内许多地方,因而她的微信昵称叫做“行走无疆”。学生时期的旅行往往会有些艰苦,在那个还没有高铁的年代,坐十几小时的绿皮火车是旅行中的家常便饭,由于硬座车没有睡觉的地方,她有时会睡在座位底下,甚至行李架上。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正是学生时期对于旅游的热爱和实践,使得她努力学习旅游专业知识,考取导游资格证,最终成为了一名专业教师。
杜老师在大学中主要教授导游基础知识。然而随着自助游的兴起,导游这个专业在逐渐萎缩。一个机缘巧合,杜老师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张超老师,而张超的老师——中国林业大学的王莲英教授,重新发掘了中国传统插花,并申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杜老师就跟随这两位老师用心学习。系统学习插花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四五年来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但是她从来没有觉得辛苦。她说插花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会忘记,和美好的事物相处,始终是身心愉悦的,这也正是传统插花的魅力之所在。
一开始杜老师学习传统插花只是源于兴趣,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产生了一种责任感。那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插花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发现和感悟传统插花的美,从而能使中国的传统插花能够一直被传承下去。杜老师希望能够在年轻人中播洒传统插花的种子,因此她在学校里开了一门叫做“插花艺术”的课程。她坦言,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最多的是西式插花,即使说起东方的插花,大家也更多地会想到日本花道。实际上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插花,并且独具特色。中式传统插花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哲学思想,比如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我们的插花艺术的独特底蕴和内涵。传统插花强调“因材就势”,就是要依据花材的自然形式去完成作品,最小化人为的痕迹。西式插花色彩丰富、花材数量多,胜在“多”上。而中式插花则恰恰相反,是以少取胜,讲究意境。意境美、线条美、自然美,是中式插花最大的特点。传统插花取之于自然,但高于自然。最后杜老师说到,近几年学习插花的经历使得她自己改变了很多,更多地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对人对事心态也更加平和。她希望能够通过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平常的生活里发现微细的美好。这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心中才会有力量。
Q:是不是不同的季节要插不同的花?
A:
对。我们中国传统插花讲究节令插花,比如端午节就要用到菖蒲啊、木槿啊。秋天会多用菊花、南天竹等等。如果是在春天,我可能就会插一个“玉堂富贵”,用白玉兰、紫玉兰、牡丹等等春天的花材;夏天就会用荷叶、荷花。荷叶有一个问题——不好保水,很快就干枯了。但是枯萎的荷叶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李商隐诗云:留得枯荷听雨声。
Q:插花前需要什么准备工作?花材来自哪里?
A:
其实你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现在为什么迫切地要去推广传统插花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市场限制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发展。你现在去花市有各种各样的西式花材。但是中国传统插花十分注重枝条的造型。枝条在作品中起到一个框架、线条、构图的作用,类似中国画里面的立体构图。但是我们遇到的困窘是什么呢?我们要用的枝材在市场里找不到。这就使喜爱传统插花的人面临一种公共道德上的尴尬——不得不去花坛等地方剪一些枝条。所以我希望随着传统插花的推广,商家也应运打造枝条的市场。比如在传统插花发展非常好的北京,市场上有着大量的优质枝材,但是目前武汉的市场还做不到。
Q:中式插花一般用几种材料?
A:
对于材料没有太多要求。但传统插花会用到一些有传统特色的器具,比如瓶、盘、碗、盆、缸等。有时候还会把花插在藤编或竹编的篮子里,叫做篮花。我现在给大家欣赏一些花器。每一种不同的花器都有不同的名称。这种宽肩、细颈、小口的叫做梅瓶,因为文人插梅花的时候只要插一两枝就好,所以它的口非常小,讲究的是意境。这种长颈、越往下越粗的瓶子叫做玉壶春。这种比较长的颈、比较大的肚子的瓶子,就像女士的一种鱼尾裙,所以叫鱼尾瓶。还有一种上下一样粗的像冬瓜一样的瓶子叫做冬瓜瓶。还有一种花觚。盘也可以用来插花,但是其中要用到一种工具叫做花插,日本人叫做剑山。是用铅做的,有很多细细的针。花插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在沈复的《浮生六记》里就有写到。我们应该学习沈复的妻子芸娘,学习曲水流觞的古人,让平淡的生活充满闲情逸趣。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心中有足够美好的情愫,才能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Q:刚入门学习插花,需要注意什么?
A:
网上有很多视频教程可以参考。最主要的你要对色彩敏感,也就是会配色。从最简单的同一色系搭配开始。另外,中式插花也有一些基本技巧,学会后很快就能上手:中式传统插花最常见的有三大主枝,最长的主枝长度是瓶身长度加上瓶子直径的一点五倍到两倍。第二主枝是第一主枝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第三主枝是第二主枝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这三大主枝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构图。然后我们在焦点上插花。基本插法就是下密上疏、虚实相间,瓶口宜清,起把宜紧。中式插花在色彩上讲究淡雅。最开始可以先学习造型,熟练以后就要做到心中有意境,才能把花插得更好。
Q:传统插花的意境是什么?
A:
我们传统插花特别讲究花材文化,常常以花寄情抒怀、以花比德。比如说,用莲花象征“清廉”,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内涵;用梅花象征“凌寒傲雪”的孤傲品格。在这里我想起一种十分令人惋惜的现象,就是菊花在我们传统文化中,象征气节、高洁,还是一种长寿花。古诗有云“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因为菊花即使枯萎也是不会落下的。但是在西式插花里,人们把菊花变成了葬礼插花,尤其是黄菊、白菊,完全成了葬礼插花的代表,这就完全失去了我们中国传统菊文化的意境。
Q:中式插花和日式插花有什么不同?
A:
中式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师法自然”,花材取之于自然,通过处理使之模仿自然的同时又高于自然。但是日本插花的有些流派是一定要改变花材的自然走势的,比如说池坊这个日本最古老的流派,严格规定每种花材都必须符合规定的角度造型。因此,虽然他们的插花也在模仿自然,但是会令人感觉生硬刻板。中式插花会根据花材自然的形态来表现自然,“有定法、无定势”,所以更加灵动。
其实日式插花是源于我们中式插花的。传统插花从隋朝开始传入日本。日本著名的遣隋使小野妹子来中国之后接触到佛法,同时把中国的佛前供花这种习俗带回日本,创立了池坊这花道流派。
我刚刚说我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插花有一种责任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一提到插花就想到日式插花。世界文明是多元的,我们当然应该了解,但是我们首先要深刻了解自己的文化,这样才会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