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超、梁中华(联系人)、李金柳(联系人)
今年
2
月份美国
PCE
物价、欧元区
CPI
同比全部突破了
2%
,各大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奋斗了那么多年的目标,在几个月之内突然就实现了,全球再通胀预期高涨。但当时我们指出
“
全球通胀谁之过,都是油价惹的祸
”
,认为通胀回升难以持续。几个月过去了,全球通胀走势又有哪些新特点?油价对通胀的推动作用还有多大?核心通胀有何变化?
美国:能源价格回落,核心通胀走低。
能源价格在美国
CPI
中的权重仅次于食品,而波动又远高于其他项,因而美国总体
CPI
与能源价格走势高度一致。前期国际油价大幅反弹,是美国通胀走高的主要推手,而
3
月以来随着油价环比增长乏力,而基数逐渐走高,油价对
CPI
的拉动明显减弱。剔除能源和食品影响后,美国核心
PCE
同比从
2
月的
1.8%
回落至
4
月的
1.5%
,为近两年的最低水平,也在走弱,反映了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偏弱。但由于美国利率水平依然处于历史低位,缓慢加息对经济冲击相对有限,所以美联储年内仍可能再加息两次。考虑到美联储在
18
年即将换届,年内也有可能启动缩表,以推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欧元区:油价也是主导,经济复苏渐稳。
今年前四个月能源对欧元区通胀的拉动维持在
0.7-0.9%
之间,所以欧元区也同样面临油价同比下降带来的整体通胀回落的风险。但与美国相比,剔除油价因素后,欧元区核心通胀更为稳健,
4
月同比
1.2%
,为
13
年中以来最高水平。这说明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一季度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相比美国更加稳定。但是经过
11
年过早加息又再度降息后,此番欧央行对于退出宽松的态度明显更为谨慎。
6
月欧央行会议维持利率不变,虽然删除了可能会再次降息的措辞,但考虑到能源价格影响,也下调了通胀预期,
QE
将继续维持到通胀的持续回升。
日本:整体水平仍低,核心缓慢改善。
4
月日本全国
CPI
同比
0.4%
,依然处于近半年平均水平的位置,在主要经济体中属于偏低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日本的核心通胀由负转正,在持续改善。这表明今年以来日本的经济也在缓慢复苏,一季度私人消费同比温和回升至
0.9%
,制造业、服务业
PMI
也分别上升到
53.1
和
53.0
。由于日本通胀水平依然偏低,经济复苏缓慢,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
国内:通胀预期回落,结构出现分化。
食品持续回落,服务趋于上行。
从
2
月份起,国内
CPI
同比从
0.8%
的低位缓慢回升,
5
月达到了
1.5%
,但和历史水平相比,依然处于偏低的区间。总体
CPI
的低迷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的拖累,其中猪肉价格累计下跌了
14%
,鸡蛋价格下跌
31%
,超出了季节性波动。非食品中,医疗、家庭、衣着加工、房租、教育等服务类价格上涨明显,反映消费在不断升级。总的来说,
PPI
前期的回升对
CPI
非食品价格推动非常有限,主要还是体现在能源价格方面。
PPI
趋于回落,但结构现分化。
受环比回落、基数攀升影响,
PPI
同比从高点时的
7.8%
连续回落至
5
月份的
5.5%
。从具体行业来看,煤炭、钢铁、能源价格环比均走弱,基数攀升,同比均高位回落;而在橡胶塑料、化纤、化学原料、造纸、印刷等民营资本占比相对较高的行业中,存在市场化去产能,价格相对稳定。
当前我国
CPI
处于低位,
PPI
仍在下降,通胀预期大幅回落。从基本面来看,经济相对稳定,所以政策重心依然是金融去杠杆。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在金融去杠杆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前,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全文请见
0613
《宏观专题报告:油价疯狂过后,还剩多少通胀?
——
对全球通胀走势的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