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讲究的江南大户人家过年都吃什么?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1-24 11:56

正文

在扬州盐商后人姚以恩的记忆里,过年很热闹。



家里除了佣人备下包子、馒头、各色糕点用以“堆元宝”,印象最深的就是煮“全家福”——有一只很大的紫铜火锅,用木炭烧火,不多久,锅内的汤头就翻腾得很热烈了,翻腾着各色肉丸鱼丸虾丸、香菇、笋片……大人小孩争相将筷子深入锅中,捞那些先烫熟的东西来吃。


 

姚家旧宅位于在扬州旧城打铜巷 3 号,巷子不足 180 米,清代时由于巷内多制作铜质器具而得此名。


与巷子里其他明清时代建筑不同,姚家的宅院走的是半中半西式风格。最盛的时候里面有一百多间屋子,居住着这个姚姓盐商家族所有的成员。

 

1928 年,姚以恩出生在这个宅子。他是这个家族第四代的长房长孙,到了他出生的时候,祖父已是扬州城里颇有家底的盐商世家,在扬州有钱号,在东台有盐垦公司。


 乾隆南巡获扬州盐商资助


扬州的盐商家族以擅吃闻名,姚家也无例外,凡是野鸭、蟹黄这类寻常人家桌上的珍馐,到姚家便成了稀松平常之物。


正逢这个家族最盛的时期,小时候他常被曾祖母牵着,去附近的富春茶社吃茶。五丁包子和野鸭包子是富春的招牌,是姚以恩的心头所好,“可惜的是,现在野鸭都不许吃了。养殖的鸭子,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老先生儿时记忆里最念念不忘的味道,是来自一种叫做“桃花鵽”的野味。在辞海里,所谓“鵽”者,雉属,即“沙鸡”。


但姚以恩记得清清楚楚,这种只有每当春天桃花盛开季节在江苏高邮地区才会出现的水鸟,嘴长,腿也长,且肉质细腻,香气四溢与一般沙鸡有天壤之别。

 

这种春天里必吃的美味,如今已是全无踪影。姚老一日读书,看到作家汪曾祺一篇谈论记忆中美食的小文,其中亦谈到“桃花鵽”,称其为最鲜美之味,遂哈哈大笑,“看看看,原来那个姓汪的馋鬼也吃过哩。”


打铜巷里的姚家年味


或许是平日里就已经吃得极好,姚家的年菜反倒是显得中规中矩而没有更为奇突之处。


按照旧时习俗,过了冬至,家家户户便要准备开始过年。扬州人家在春节到来之前,要忙碌的事情很多,且都冠以“年”子来应景,《真州竹枝词引》这样记载,冬至前后所腌咸货(编著:鸡,鸭,鹅),至时煮之,曰“煮年肴”;庖人请伙来帮忙,曰“帮年”;祭灶后开发年事,曰“年帐”;族戚寒素者送以炭赀,曰“年敬”;往来馈赠者,曰“年礼”;神祠烧香,曰“年香”。



 三套鸭


扬州的各种“年事”里,最重要的便是“年蒸”。所谓“年蒸”就是蒸点心,节前蒸好,存放在家中预备节日期间享用。


姚家的“年蒸”从冬至腊八就开始了,姚以恩还记得,家里佣人把蒸好的包子、馒头、各色糕点,稍稍晾干,整整齐齐垒成一座小山,还要在其中缝隙之处用红枣等各种干果塞得严严实实,取其名为“堆元宝”,象征招财进宝。


三丁包子


堆好的“元宝”,要放置在家中醒目的地方。除夕之后,正月里,各户人家串门,便是将这些“年蒸”之物按份取下,当点心给客人食用。

 

虽然姚家人不喜食素,但按照扬州人过年的传统,有几样蔬菜是除夕年菜必备。其中一味“十香菜”,寓意“十全十美”,由十种以上的蔬菜炒制而成(咸菜,百叶,豆腐干,萝卜,黄芽菜,香菇,酱瓜,酱生姜,水芹菜等)。


不知道是否扬州人太爱追求“十全十美”,扬州人凡做此菜,都起码有一脸盆之多;蔬菜里,扬州人还讲究吃水芹菜和豌豆苗,芹菜因为中空,所以可取“路路通”的谐音;而豌豆苗,在扬州土话里被称为是“安豆”,有“安安稳稳”之意。

 

此外,扬州名菜煮干丝也是年菜中的必备。讲究的扬州人家干丝吃法,与我们现在知道的略有不同,是讲究季节性的,不同季节与不同的食材相搭配。


春季河鲜上市,吃虾仁什锦干丝,还要点缀上开洋、鸡丝等;夏季黄鳝最为肥美,取鳝背肉佐以干丝;秋高气爽之时,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就连干丝都要做蟹粉的来吃,而到了隆冬过年的时候,冬笋上市,年夜饭桌上就会出现一碗加冬笋丝的干丝。


 大煮干丝

 

“全家福”,则是除夕夜里姚家人年夜饭里的明星。上海“南伶”酒家主厨景国勇师傅告诉记者,扬州人过年,讲究的是八个冷菜,四个炒菜和六个大菜,其中“全家福”是大菜中的主角。


全家福


所谓的“全家福”就是扬州人吃的杂烩,里面有鱼圆、肉圆、虾圆、肉皮、蹄筋、笋片、鹌鹑蛋、香菇等不一而足,“越是有钱的人家,放到全家福里的食材就越好”。


 

上海岁月里的扬州美味

 

从极盛到衰落,姚家仅仅走过十数年光景。1937 年,日本人开进了扬州城,姚家的府邸被日本人占了去, “打铜巷3 号”变成了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

 

打铜巷


迁出大宅后,姚家人的生活也彻底落寞了,“起初,就是依靠一件件变卖家里的各种物件度日。”后来,值钱的东西也没了。16 岁那年,通过舅舅的关系,姚以恩来到上海,进了位于四川路上的一家叫做“宝康银行”的小钱庄做练习生。

 

当时的上海滩钱庄,老板会多请一个烧饭师傅负责给公司员工做饭。宁波路上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荣氏家族的产业,大老板荣毅仁是无锡人,由于特别欣赏扬州厨师莫有财的一道蜜汁火方,就在银行大楼旁给莫师傅置下一套房子,帮他开了饭店。交换条件是,莫师傅得天天给他银行里的高阶雇员做饭。

 

莫有财后来成为“淮扬菜泰斗”,他当时的这个小餐厅也成了姚以恩在上海常常光顾的地方。每当思乡情切,他就去莫家厨房打打牙祭,吃几道地道的家乡菜肴。一来二去,姚以恩和同为扬州人的莫有财熟了起来。

 

这个昔日盐商家族里的少爷,懂吃却不会做,于是便乐得做一个口头司令,将儿时记忆中的美好滋味,一一复述出来,再由厨师加以还原。

 

比如扬州名菜“蜜汁火方”,是大户人家年菜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莫家菜”传人景国勇师傅介绍这道名菜工序繁复:


一只十二三斤重的金华火腿,只取中方一段作为火方食材,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剞小方块,深度至肥膘;之后,皮朝下扣在一个空碗里,加入清水,上笼蒸2 个多小时;取出加入冰糖、清汤再蒸1 小时;取白糖莲子再上笼蒸,最后放置旺火上,放入松子仁炸至金黄,倒入卤汁加蜂蜜,用水淀粉勾芡,放入糖桂花搅和,浇在火方上,并撒上松子,方大功告成。


蜜汁火方


还有一道淮扬名菜“海底松”,老先生姚以恩也是记忆忧新:


取陈年的海蜇,去泥沙,再浸泡一天,然后切丝,放在大汤碗里,取用小菜心像削铅笔一样削尖,放在开水锅里氽一下备用;在锅里放入清鸡汤,烧开后倒入装有海蜇丝的大汤碗,然后把菜心朝上放在海蜇丝的周围,配以熟火腿片。因为海蜇头的形状酷似“松树”,也就成了这道菜的名字来源。

 

扬州菜的讲究,多是源自盐商的推波助澜。扬州城里著名的典故,一个穷书生,娶了一户盐商家里的婢女为妻,一日,书生想要吃一个韭黄炒肉丝,妻子笑了笑说,如是按照旧日里的方法,估计你是吃不起的。


按照她的做法,是要十个猪脸,取其面肉,炒成丝的。后来总算做成了,书生连赞好吃,把自己的舌头都吞下去了。

 

这个故事的真伪已不可考,对于姚以恩来说,他记忆中关于扬州美食的传说却实实在在曾经存在。


姚以恩记忆中的年夜饭菜单


扬州年菜

 

首先是“年蒸”,姚家的“年蒸”从冬至腊八开始,家里佣人把蒸好的包子、馒头、各色糕点,垒成一座小山,取其名为“堆元宝”。

 

其次是“十香菜”,寓意“十全十美”,由十种以上的蔬菜炒制而成(咸菜,百叶,豆腐干,萝卜,黄芽菜,香菇,酱瓜,酱生姜,水芹菜等)。

 

第三是扬州名菜煮干丝,这是年菜中的必备。

 

第四是年夜饭里的明星“全家福”。“全家福”就是扬州人吃的杂烩,里面有鱼圆、肉圆、虾圆、肉皮、蹄筋、笋片、鹌鹑蛋、香菇等。






文化人姚以恩谈过年


88 岁的姚以恩,江苏镇江人,曾长期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翻译家协会创始人之一、首任秘书长,上海文史馆馆员,《咬文嚼字》杂志编委。

 

他还有另一个更为人知的身份,是圈内外著名的“吃货”,兼着几家著名淮扬菜系饭店的“顾问”。与扬州饭店创始人、有淮扬菜泰斗之称的莫有财私交甚笃,他后来帮着莫有财牵线搭桥到北京大开宴席,全城权贵富贾纷至沓来,莫氏后来以“姚以恩家宴”的名义专开一席,以感恩引荐之情。


【本文原刊于《外滩画报》,稍作修改】


文 _ 莫书莹   编辑 _Cassie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由「外滩TheBund」(the-bund)原创,现已授权“快版权”(www.kbanquan.com)对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禁止未授权转载。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