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的鸿博股份上热搜了,有人扒出来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1.37%,前十大股东加起来仅5.8%。
看起来挺正常,毕竟大股东占股一点点的公司也不是少数,但放在鸿博股份身上就不正常了,这票是家族企业,刚上市时,尤氏家族持股比例达到70%,开股东大会相当于家庭聚会。
现在他们集体消失了......
鸿博本来搞印刷的,后来主业不行了,就开始讲故事,每次讲完故事就减持,一笔又一笔的卖,前前后后套现20亿,终于把公司卖给17万散户了。
现在公司已经被认定为无实控制人状态,散户们成了最大股东。不过更有意思的是,22年尤家清仓后,鸿博股价直接起飞,从5块最高被炒到45块,涨了9倍,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拍断大腿,后悔卖早了。
也变相说明,不好好经营,一门心思想跑的大股东们才是股价最大的绊脚石。还不如让他们都跑光,请个职业经理人来干。
.......
今天最大的热点是陆家嘴论坛开幕,A股村长在会上讲要搞“科创板八条”,我看了下,这八条里没有包含降低科创板门槛,也就是说开通科创板依然要50万,并没有降到预期的10万。
预期落空后,科创板开盘大幅跳水,最多跌了-1.2%,不过下午又往上涨了些,走出了个小V行情。
我细看了科创板八条的具体内容,没传的那么拉闸,有几条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比如
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如果并购对象是“硬科技”,那么即便没盈利,也可以搞,如果并购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会得到大力支持,还可以分期付款。
优化科创板新股定价机制,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
简单理解,就是科创板新股的估值会进一步被压低,融资不会像之前那么狠了。
丰富科创板ETF品类。
这条挺有意思的,我理解潜台词是支持股民用ETF的方式投资科创板,这种挺好的,科创板个股风险太大了,ETF没有门槛,不会暴雷,波动也没那么大。
2013年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也搞过类似的政策,当时主要支持创业板,搞过一轮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并购潮。我查了下数据,2013-2015并购重组审核数量,分别是86例、185例、316例。经历过的应该记得,当时炒的就是并购重组,只要有重组预期,就是连续涨停。
这轮转型目标是AI等新质生产力,但重点载体变成了科创板。能不能成很难说,但肯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弄。
科创板弹性最大的指数是科创100指数,最近1个多月出现了三次3%以上的涨幅。如果科创有行情,科创100大概率会出现巨大的波动。科创100指数对应的ETF是科创100ETF华夏(588800),场外基金020292。对科创板有期待的话,可以观察科创100指数走势。
------
消息面:
1. 央行数据,3月内地投资者对港澳投资创新高,达到130亿人民币,为2月的8倍。
4月,这个数字又飙升到223亿,环比+70%。相比之下,港澳居民来A股的资金仅为1400万元。现在里面的钱是拼命往外流,外面的钱一丁点都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