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市场决定价格。如果不能满足需求,仅仅用限购、限制需求的方法来抑制房价,短期内可能有效,长期而言必然失败。
3月份,中国房地产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政策调控。一周之内,海南、北京、广州、郑州、石家庄、长沙等十几个城市先后出台了限购限贷措施。而背景则是今年1、2月份许多城市的房价又有爆发性抬升的趋势,北京等地连二手房都开始出现跳价、抢房的现象。要知道,去年10月,全国可是刚刚有过一轮严厉的房价调控。
这几天,网上一篇题为《任志强:我有生之年,看不到房价会降》的文章在刷屏。我以为任大炮又对新的调控政策开炮了,上网仔细一查,原来那是任志强去年在分答上与网友的互动,一共回答了46个问题,集中在房地产市场。这是去年6月2日的事,内容却像昨天刚刚的发言,针对性如此之强。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信息量爆棚。标题又是这么斩钉截铁,这么任志强。
在中国楼市的舆论场里牛逼轰轰的人很多,但观点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实在凤毛麟角。像任志强这样惊世骇俗却鞭辟入里,万众唾骂却屹立不倒的人,几乎是绝无仅有。
任志强有个特点,就是说话直抒胸臆,绝不讨巧。表达观点既不顾及政府面子,也不迎合“社情民意”。他那些“开发商只应该替富人建房”、“任何时候买房都不晚”、“胸罩比房子贵多了”、“禁止炒房就是违宪”、“烂政策导致高库存”之类的劲爆观点,不知给自己拉了多少仇恨。早些年里,任志强几乎成了“人民公敌”,号称是全国人民最想揍的“第二人”,而排名第一的是台湾的阿扁,呵呵。
但十多年后的今天,任志强拥有了更多的粉丝,由“人民公敌”俨然变成了“大众情人”。透过十多年来中国房价一波波上涨的无情现实,人们发现,在任志强略带夸张的高调言论背后,是他对中国地产业走势的洞见,是他对中国宏观经济病症的一针见血。那些曾经赢得了无数掌声的道德批判,被现实证明大多是哗众取宠,一文不值。而任志强那些看上去“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预言,成了多少国人在畸形经济中自我拯救的经典。
在“分答”上与网友互动的46个问答中,除了对具体地区楼市走势和入市策略的回应,任志强对楼市的宏观走势和政策分析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
1)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吗?
任:
我不认为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房价大幅下降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我没看到哪个国家的房价是下降的,只有日本在近二十多年是特殊情况。
2)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会一直上涨?
任:
人口不断增加、经济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房价必然是上涨的。只有在一个城市经济开始下滑,人口开始离去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房价才会不再上涨。而中国目前还有巨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很低,因此多数城市的房价必然是上涨的。
3)政策调控来了,房价不会跌吗?
任:
当政策以房价为主要调控目标时,供求关系只会因调控政策的出台在短期内受到遏制,而长期看供需关系会恶化。因此,一段时间之后房价仍然会大幅上涨。
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市场决定价格。如果不能满足需求,仅仅用限购、限制需求的方法来抑制房价,短期内可能有效,长期而言必然失败。
任志强的这些思路和逻辑是一以贯之的,从他抛出第一个遭人唾骂的“开发商不应该做政府的事,政府为穷人建廉租房,开发商只应该替富人建房”起,他就一直呼吁房地产政策的市场化导向。
而多年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总是逆市场而动,不断重复着控制价格、抑制需求的老套路,结果就是陷入“上涨—调控房价—报复性上涨—再严控房价—再次上涨”的恶性循环。
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叫“供给侧改革”。在划清解决住房问题的政府职责与市场职能的前提下,什么时候我国的房地产政策能够从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如扩大土地供给、降低房地产税费特别是土地成本等等方面着力花点功夫,而不是一味压制需求、控制房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可能走出“打摆子”的怪圈。
这也正是任志强屹立不倒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启示。
(
作者:
雷歌
公号:
颠倒的黑白
)
北大博士逃离首都事件里的“穴”、“屈”、“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