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坐落在江汉合流处的蛇山之上,
从瞭望军情之所到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迎来送往之地,
至今已有1800余年。
从古至今,黄鹤楼是舟车解缆前的武汉印象,是俯瞰江汉合流的城市之眼,是记录江汉大地历史变迁的一颗琥珀。
本期讲座,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邵大为老师将
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入手,概述其在荆楚大地上的独特意义,并结合图像资料和文献记载,讲述黄鹤楼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
建筑特色和
人文故事。
邵大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黄鹤楼文化顾问
时 间:2025年3月29日(周六)上午9:30
地 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邵大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鹤楼文化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景观、数字人文。曾发表《宋前黄鹤楼兴废考》《替代与补偿:黄鹤楼与蛇山南楼关系考》,主持《黄鹤楼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参编《黄鹤楼志(2019)》。
1.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黄鹤楼集》是首部将咏黄鹤楼的诗文集中收录的古籍。它由明代武昌府知府孙承荣编纂,收集了自南朝宋迄明万历间二百余人五言、七言诗、赋、记等吟咏黄鹤楼的诗文。武汉大学教授王启兴等专家对该书进行了点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现纳入《荆楚文库》,修订再版。
2.
《黄鹤楼设计纪事》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14年09月
ISBN:9787543085091
索书号:K928.74/846
本书由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主持编撰,书中收录了向欣然等设计师的手绘图纸、设计手稿及历史考据资料,展现了黄鹤楼从文化考据到建筑落地的完整脉络。书中披露的1979年施工图与与上世纪50年代黄鹄矶头旧貌形成对比,直观呈现了黄鹤楼从废墟到“天下绝景”的涅槃过程。该书与《黄鹤楼志》形成互补,既具专业深度,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众普及了传统建筑美学。
3.
《黄鹤楼志(2019)》
冯天瑜 主编
本志在《黄鹤楼志》(1999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系统地记述黄鹤楼的历史和现状。追溯历史,上限始于吴黄武二年(223);下限断于2018年,个别篇章资料至2019年止。全书首设概述,后分为沿革、园林、人物、艺文、旅游,共5篇;末附大事记、参考文献、图片目录、索引。
因湖北省图书馆进行屋面防水改造及维修工作,
我馆东广场封闭施工,
前来聆听讲座的读者请从南门进出。
讲座报名,请至长江讲坛微信公众号首页“报名”专栏,约满即止。
请拨打
027-65398708
登记有效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预约讲座名额。
进入报告厅前,请点击[长江讲坛]预约短信上的
电子票链接
,出示二维码进行
扫码签到
;进入报告厅后请
对号入座
。
1
. 报名开放时间:每周一上午9:30,每周二上午12:00(如有加场讲座,根据讲座推文发布时间同步开放)。
2
.
报名截止时间:讲座前一天下午4点;
[长江讲坛]预约短信将于讲座报名截止后统一发送。
3
.
如需取消讲座报名,网络报名读者可从报名页面下方看到“取消预约”窗口,根据填写指引自行取消报名;电话报名读者请提前致电027-65398708取消报名。
4. 累计3次未签到,将被限制使用讲座报名功能,限制期为30天。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与本周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