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同学资本圈
北大同学高端资本项目及人脉交流平台。同窗开启友情、资本联结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已确认!美失联飞机坠毁,全员遇难 ·  昨天  
厦门日报  ·  招4760人!2025年福建省考公告发布 ·  昨天  
厦门日报  ·  紧急提醒!已经抵达厦门! ·  昨天  
海西晨报  ·  招人!厦门这些学校、医院……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金价大涨,创历史新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同学资本圈

高铁涨价、水电涨价!财政缺钱,影响了谁?

北大同学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24-06-08 11:07

正文


来源:柏年说;作者:柏年


高铁涨价,水费涨价,甚至有传言称电费也要涨价。

虽然“电费涨价”被国家电网暂时辟谣了,但是毫无疑问,当前的社会中弥漫着一股对于 “公共服务涨价” 的焦虑。

这种焦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能看到各地公共服务涨价的新闻。

比如公交票价上涨,去年广州、沈阳、兰州、南阳等城市公交,纷纷告别“1元票价”,进入到“2元时代”。

还有大学学费上涨,2023年秋季,上海、四川、吉林等地方大学学费,涨幅普遍在2成到3成之间。

虽然涨价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是涨价的背后大多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那就是 财政缺钱、补贴下降。

例如运营高铁的国铁集团,从2022年到2023年,接收的财政补贴从360亿元下滑到6亿元。

2023年国铁集团补贴

2022年国铁集团补贴

再例如教育部资料显示,2023年财政教育拨款比2022年减少25亿元,高等教育支出预算更是减少近40亿元。

我们会好奇、会关注, 财政压力大,究竟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今天柏年就做一个系统性梳理:从 投资 、到 职业 、再到 做生意 一篇文章完完整整的告诉你,财政缺钱都影响了谁?


01

基层公共服务涨价


系统地看,“政府缺钱”会产生4大后果:

第一个,公共服务的维护成本降低、收费上升。

这里会涉及到很多领域。

首当其冲的,就是与房地产最相关的 交通部门

为什么最相关?

这是因为 过去十几年,中国各地修地铁、通公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卖地赚钱。

根据统计,2022年末内地有41座城市开通了地铁,32个城市披露了业绩,其中仅有5个城市地铁实现了盈利——它们分别是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和常州。

其余城市都是亏损的,但是没关系。地铁开通后,周边地价上涨,卖地可以带来盈利,用来弥补亏损。

但是今天, “卖地补亏损”的模式,显然走不通了。

为了盈亏平衡, 除了上面的5个城市,其他城市的地铁后面大多都会涨价。

与此同时,相比于刚性的地铁,公交线路的调整会更加灵活。

热门的线路,票价可以上涨。冷门亏损的线路,可以直接取消。

甚至有公交公司因为政府补贴没了,发不出工资而倒闭破产。过去两年,这种新闻在湖南耒阳、山东泰安等小城市不断上演着。

来源:环球网

同时,对于过去比较普遍的“薅政府羊毛”的行为,有关部门也会出手遏制。

例如最近两年,河南郑州、河北邯郸等地,开始要求公交老年卡“年审”, 杜绝年轻人拿老年卡免费乘车的现象。

除了公交,政府的另一大服务就是 城市绿化、景区建设

过去20年,在土地财政的加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市立公园免费开放”的潮流。

今天呢,虽然免费公园不大可能再收费,但是公园的维护是需要成本的。

未来我们可能就会看到,公园里杂草长了、不能及时清理,昂贵绿植、被换成了便宜树木。

另外有一些公园、或者说景点是收费的。

越是偏远的地区,当地政府越依赖旅游资源收费。所以我们能看到壶口瀑布、青海湖被建上了围栏。

这种免费的旅游资源,被圈起来收费的情况,未来也会增加。

而在大家最关注的 教育 方面,除了开头提到的大学学费上涨,最应该焦虑的其实是中小学教师群体。

一方面,教师编的工资是财政发放的,本来就有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少子化”,又给学校的收入雪上加霜。

虽然有不少老师希望学生减少后,学校能开展“小班教学”。但是柏年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这种希望大概率难以实现,因为财政有现实性的压力。

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中小学校合并、教师编制缩减。

最后,是我们刚开始提到的 水电等基础商品涨价

一方面,是因为财政补贴减少。另一方面,还有宏观经济的因素。

最近两年, 中国持续落入“低通胀陷阱”,低通胀会导致老百姓推迟消费,不利于经济。

所以水电等基础物资涨价,也是促进通胀的一个环节。

最后总的来看,无论是交通、旅游、还是水电燃气,背后的运行主体都是国企。

而国企这两年都逃不开四个大字 “降本增效” ——也即增加经营利润,加强财政上缴。

从消费者的角度,你可能会感到担忧。

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这反而是一个机会。

所以去年以来,伴随着各项服务收费的上升,A股里的公用事业股票一路上涨。长期来看,这种涨势还会持续。


02

体制内职业危机


讲完了国企,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延伸到体制内,讲“政府缺钱”的第二个大后果—— 体制内的职业危机。

说起体制内岗位,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稳定、高福利”。

这其实都是老黄历了,特别是对于想要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来说。

目前财政压力来临,政府已经展开了 裁员、降薪、缩编 的“三连击”。

裁员,裁的是合同工。

降薪,降得是正式岗。

此外趁着未来5到10年是中国婴儿潮——“60后”们的退休高峰,现在各地已经开始落实 “退三招一” 政策,借势完成缩编。

对于新加入体制的年轻人来说,过去3个人的工作,现在得加到你1个人身上,这肯定不是一个性价比的选择。

有关体制内改革, 过去10年体制内为什么高福利?

这是因为 2015年“工业去产能”后,国家选择“地产+基建”作为替代品,支持经济发展。

地产和基建都是“体制内经济”,给体制内带来了增量蛋糕,才会导致体制内外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未来10年,地产和基建显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增量。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想找个好岗位,一定要看“增量”在哪里。

就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在国内,直接从事高端制造业,或者给其做销售、咨询等服务业配套,吃“产业升级”的红利;

另一个是跟随中国企业出海,去“一带一路”国家。


03

税收制度升级


讲完了投资、职业,我们再来讲做生意。

政府缺钱带来的第三个影响,就是 税收制度的变革。

所谓税改,第一步就是严格打击偷税漏税。

2023年 “金税4期” 已经上线,“金税4期”只是一个工具,是将银行等大数据和企业经营联系起来。

关键在于政府怎么用,有关部门要不要花人力、物力查你。

现在财政缺钱,很多过去偷税漏税的“灰色地带”,肯定会监管起来。

一个早期迹象就是, 最近3年国税招录岗位大幅扩张。 从21年不到1.5万人,到22年2万人,再到23年2.5万人。

别的岗位都是“退三招一”,但是税务岗位不存在的。

人数不减少,查税工具还越来越细致, 所以像薇娅这种开几十个皮包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才能被大数据查出来。

所以小老板们不要有侥幸心理。过去政府不缺钱、查税成本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未来,政府的眼睛只会越睁越大。

除了严格查税,我们还需要开辟新的税源,这里就不得不再谈 房地产税

过去两年,因为楼市比较差,房地产税好像不怎么提了。

但是房子毕竟有居住属性在,不可能无休止的贬值下去。即使我们完全重蹈日本的覆辙,最近10年,日本的房价也重新涨起来了。

所以 等到房价重新上涨的那一天,就是房地产税开征的那一天, 不要怀疑。

如果不搞房地产税,相关的税负就会通过增值税、所得税加到底层人民头上。

我们国家过去几年刚搞了“脱贫攻坚”,现在又强调“共同富裕”,最高层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

而除了房地产税,目前为止柏年还没有看到另一个、能替代“土地财政”的税种——如果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

所以等到楼市企稳后,征收房地产税,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征收房地产税,影响最大的就是房东群体。

有人说,我可以把税负转移到租客头上呀。

不要忘了,最近政府还在干另一个事—— 那就是为了“去库存”,政府在收购现有的房子,做成长租房,央行已经在去年末推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工具。

到时候房东们手里的房子: 一是价格跌了,二是被收房地产税,三是在租房市场还面临公租房的竞争,可以说是“三输”。

所以最近两年, 柏年不建议大家手中持有多套房子。

当然了,严格查税、征收房地产税,都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不排除有些地方部门,在财政压力下铤而走险,以罚代征。

2021年,国务院就通报过河北某地大规模摊牌、罚款的情况。

从财政数据上来看, 一个地方的“罚没收入占比”越高,就越有动力“以罚代征”。

根据澎湃的报道,2024年全国多数城市“罚没收入预算”普遍上涨,其中罚没强度越大的、增速通常越高。

万亿级别城市罚没强度

柏年呢自己花时间,做了一个 全国近300个地级市“罚没收入、税收、GDP占比”数据表, 感兴趣的话,可以来我的圈子下载。


04

顶层权力的变革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财政问题,对于基层老百姓,对于体制内职业,对于中产投资和做生意的影响。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财政变革, 对于更高层级的权力和资本,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对于权力来说。

财政缺钱,意味着反腐的强度还会继续上升。 毕竟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属于古老的政治智慧。

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在民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下,高强度反腐,既能满足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又能满足财政的现实诉求,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根据中纪委的统计,自2021年以来,有关方面通报落马官员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中管干部等“大老虎”人数,不断打破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对于资本而言。

在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愈加要求资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适当增加公益性支出。

例如过去两年,我们给医药企业明确限价,鼓励互联网资本投资西部,鼓励企业做“扶贫采购”。

这种情况在欧美也很常见,例如苹果公司招聘,就喜欢用“有色、性少数、土著族群”

他们叫做“ESG”——这是他们的政治正确,我们有我们的政治正确。

当然了,很多资本肯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只想“赚了钱就跑”,我们也有对应的办法。

那就是 严格控制资本外流

最近两年,官方一边给普通人打开跨境投资的大门——股票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相继出世。但是这些通道都要求资金不能彻底出境,只能汇入一个资金池,投资完了再赎回。

另一方面,银行卡监控、换汇审查变严,非法换汇的难度明显加大。

我梳理了一下,官方有报道的“地下钱庄案”时间线,2016年时地下钱庄的“换汇抽佣”,大多还在千一左右,今天已经涨到了千三到千五。

这背后,都是我们国家防范资本非法外流的成果。


05

总结


所以最后综合来看,财政变革是未来数年的经济主线,会带来四大后果:

基层公共服务涨价;

体制内职业压力上升;

税收制度升级;

反腐与资本责任的强化。

不管是对基层还是对顶层,它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


——END——



【优选项目库】

轻松找项目, 高效 寻投


在庞大的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人,如何精准找到潜力巨大的优质项目?作为项目方,如何让自己的项目被更多投资人看到?


我们倾心打造了一款革命性的小程序——“ 优选项目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