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遇到一个十多年没见面的朋友,不算太熟的那种,打招呼的时候他说:
兄弟,你还欠我一幅画。
我什么时候欠他一幅画呢?
其实这样说我欠他们的画的人还真不少了,细数数得有三五十人。
现在的人一见到画家吧,就说别人欠他一幅字,欠他一幅画。
有更牛的人,拉着你说你什么时候状态最好的时候给我画一幅。
那神情,还不会要你的应酬之作,给他的还必须是经典之作。
书画家们几十年如一日挑灯夜战,也不说为了艺术牺牲了多少其他爱好,至少得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吧。
为你写字画画,还得倒贴纸和墨。你凭什么啊?
索画者,古已有之,及今渐盛,人已不以为怪,反以不予画者为怪。世之咄咄怪事哉。索画者往往若无其事、大言不惭,每言必“此画送吾乎”,“此画吾喜爱尤甚”,“君尚欠吾精品一幅”,“吾之新居尚留墙待君之画耳”……其言下之语气如对自家物、自家仆般之意满志得、探禳取物、不容推却。作画者之不满与愤懑却无从表达、泄发。
索画者却说,我喜欢你的画、你就得高兴地让我喜欢、让我拿。呜呼,难道我喜欢女明星我就得让她高兴地让我摸一把么?对任何人的尊重、对任何人劳动的尊重应该是人际之首重,而非你喜欢而我并不喜欢的强迫症发作。
上面是大多数书画家都会碰到的问题,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轻易赠人作品?
1 | 画作难免有瑕疵
随着水平的提高,画家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越来越严。国画的特点是只能有“加法”,不能有“减法”。即每落一笔,就不能将它从宣纸上去掉。于是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败笔”。有时,画一幅画花了好长时间,突然一笔画坏了,咋看咋不舒服,但又无法将它抹掉,前功尽弃,真是烦恼极了。如果一幅画从头到尾不出现败笔,真如“叫花子拾金----满心欢喜”。可惜,这种机会不多,往往一幅画要重画多次,才能满意。这样得来的作品,更舍不得送人了。于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瑕疵的画拿不出手,满意的作品舍不得送人。(据说,每个画家每年都要烧掉一些有瑕疵的画,这些画是既不能卖、也不能送人的,只好烧掉。)
2 | 画一幅画的“成本”较大
以画一幅六尺宣纸的画为例,完成这张画,一张纸最少要七元(质量好的纸一张要十几元或更多),颜料钱约三到五元,花鸟画一般要花两天时间,山水画要花四天时间。举个例子,以现在农民工工资标准每天四百元,这样,不算长时间学画投入的“培训成本”,只算眼前最基本的“物质成本”,完成一张画也要花费千元左右,如果是工笔画,往往一幅画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完成,这还是以“一次性成功”来计算的,如果因出现败笔而返工,成本就要大大增加。想想这个成本,要送人,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3 | 画画费脑力,也费体力
画一天,真的很累,如果我们请一个小工做点体力活,如搬煤、运白菜之类,干一次也要付对方上百元;如果请人写一篇文章,也要自觉地送人几千元。不然从心里感到对不起别人。但要求送画的朋友不会这样想,他们认为画画不费气力,是件好玩的事,所以得画后往往心安理得,很快就忘了,不会考虑绘画者付出的劳动。得画后也不会珍藏,请人简单装裱一下,挂在家里,两年后,就坏了,然后毫不犹豫地丢掉。
有画家曾经在垃圾堆里看到过当年赠给朋友的一幅画,这使辛苦作画的画家很苦恼,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连一个干体力活的农民工也不如。因此,更不愿送画了。
4 | 画作的实际价值
有不少书画家就以销售书画为生,养家糊口,收藏家们真金白银花钱买了作品,如果白送给你,你一分钱没花,这对于收藏家们来说极不公平,如果被收藏家知道画家竟然免费赠送作品,这等于得罪了收藏家们,你没有花钱购买,也很有可能低价转手出售,这对于书画家正常稳定的价格体系等于是致命的打击,会让收藏家们望而却步,这对书画家的事业生涯来说可谓自断前途。
书画家们一般为了顾及你的颜面,很少直接明白的拒绝你的要求,大多会以“最近忙,没时间画”,“今后再说吧,我记着了“……等等话语应付你,如果你还不懂其中的意思,就只能说是情商欠缺了。
5 | 当代画作的名人效应
上了年纪的“非著名画家”,想到那些著名画家,仅一幅画就能卖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而自己辛劳一生,画的画没价值,越想越沮丧。这时,即使有人向他买,钱少了他也不愿,何况要他白送!
6 | 画要拿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