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台湾台中一商场发生爆炸,已致4人死亡 ·  14 小时前  
深圳发布  ·  紧急提醒!明起,正式恢复!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深圳企业抢抓AI风口百花齐放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限流!管控!深圳知名景区紧急提醒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深圳为什么要“疯狂”修地铁?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21-04-26 19:27

正文

☉ 深圳地铁七号线皇岗口岸站的内部装修设计,于2019 年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地铁站奖”和“最佳艺术创作奖”。


文 | oubalu

编辑 | 加贝



2020年,有一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数据,深圳领先全国。


中国城规院与百度地图联合发布,深圳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36分钟 ,为四大城市最短;在城市通勤空间半径上,深圳和北京一样,都达到 40公里 的“巨大”级别。


也就是说,深圳一跃成为中国通勤效率最高的大城市。



有人说,这得益于深圳的多中心。但是圳长觉得,真正的秘密“藏”在城市地下。


到2020年底,深圳已经建成并开通运营 11条 地铁线路,地铁运营网络总里程达到了 411公里 。尤其是市第六届党代会以来,深圳轨道网络建设全面提速, 0.21公里/平方公里 的地铁运营密度位居中国第一。到2035年,深圳轨道网络总里程将到达 1335公里 。从深圳主城区任何一处,步行 10分钟 即可乘搭地铁。


轨道的力量,正在让深圳“脱胎换骨”。





01
轨道上的城市

深圳轨道交通究竟有多发达?


到2020年底的数据,深圳已经建成并开通运营11条地铁线路,平均每天有 3740 列次 地铁列车穿梭在深圳城市的地下,地铁运营网络总里程达到了 411公里 ,线路长度位居 全国第五


对比其它国内外城市,得出结果会更加直观。


0.21公里/平方公里——深圳是中国地铁运营密度最高的城市 ,这一水平接近芝加哥(0.29公里/平方公里)和慕尼黑(0.3公里/平方公里),几乎是上海(0.11公里/平方公里)的2倍,是北京(0.04公里/平方公里)的5倍!


也就是说,北上广深之中,深圳最后一个开通地铁,是轨道交通的“插班生”,但是深圳速度却又一次全国先行,对标国际。


图源:摄图网

尤其是市第六届党代会以来,深圳轨道网络建设全面提速。历数每一年,深圳都迎来重大轨道主干线的开通运营。


2016年高速快线11号线开通,从南山到沙井,从过往的一个多小时车程,迅速缩短到半小时地铁。同年,7号线、9号线开通 好比打通了深圳南北内环的“任督二脉”,从太安到西丽,从此告别北环的茫茫车海。


图源: 深圳地铁


2020年,东部市民翘首以待的8号线开通。 这一年,更是深圳地铁建设"井喷"期,共有 17 条 线路、 6 个 铁路项目,共约 575 公里同步建设 ,创深圳轨道建设史上之最。


时至今日,深圳的产业、经济、休闲与文旅……都经轨道网络逐一串联,垂直布局。轨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必须,更是塑造城市的力量之一。相比其它城市,轨道对于深圳的影响,要深远深刻得多。


图源: 深圳地铁



02
纵贯线的魔力


为什么近几年深圳要如此“疯狂”的修地铁?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城市的管理与建设一如既往的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但是操作上,却使出了“绣花功夫”。在深圳原有轨道线路基础,史无前例的增加了许多细节,不断打通深圳城市空间壁垒。


深圳空间并没有变大,但是每一条轨道交通,却开拓了城市全新可能。城市空间和时间被重组,带来流通效率的质变,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因此,每一条轨道的开通运营,既是民生事业的重大跨越,更是对深圳城市效能的再一次升级。


图源:摄图网


例如7、9号线服务市区内轨道交通空白处,深圳南北纵向畅通无阻;11号线是经典的城市快捷线;8号线具有周中通勤、周末旅游的复合功能。


去年11月,圳长一位朋友走出地铁海山站,非常有仪式感的留下了自拍。他在沙头角定居了20多年,这是他第一次坐地铁回家。地铁8号线,这可能是深圳有史以来最令人期待的轨道之一,它有着“坐地铁去看海”的惬意,更通过轨道,让城市中心一路东进。


图源: 深圳地铁

地铁11号线,就是深圳先行速度的化身。如果你在深夜十一点,赶上开往沙井的末班车,你可能惊叹于车公庙、前海湾站的年轻人。这里的人流如白天一般的沸腾,这里的热血一刻都不会停息。轨道上的驰骋,见证了无数奋斗的青春。


图源:深圳地铁


而在今年年底,地铁20号线预计建成通车。它将结束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无轨道的历史,更是深圳地铁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是一条承载深圳梦想、驶向未来的智慧轨道。

深圳轨道交通,不只有速度,也有温度。



2017年,女士优先车厢设立,倡导在车厢拥挤时,女性优先。19年新开通的6号线,配备了空调机组温度控制装置,强冷弱冷车厢选择,逐渐成为深圳轨道交通标配。这两年新开通的地铁站点,更充分与地缘文化融合,邀请艺术家和市民共同创作主题,每一个地铁站都是深圳城市风景。

轨道与城市相互影响,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沉淀共同的记忆和期许。


图源: 深圳地铁



03
轨道“再造”深圳

不只是深圳,今天许多国际化大城市,都难以实现区域空间的“扩容”; 但是持续纵深的价值——“上天入地”,却是发展的共识。


轨道也不只是民生事业,而一跃成为“再造”城市的载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