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故事的人
人人都有故事——“有故事的人”是华人世界知名阅读品牌凤凰读书(ifengbook)旗下故事专号。我们乐于发掘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人生与记忆。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这种纳木错,千万别错过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  3 天前  
洪观新闻  ·  突发!西藏地震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五 | 9个非遗手艺,让你爱上中国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故事的人

农民工命运的底线 | 故事学院

有故事的人  · 公众号  ·  · 2017-11-22 12:50

正文




农民工命运的底线

by 贺雪峰


贺雪峰,男,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______________


中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其核心是农民进城。不过,中国城市化中的农民进城并非农民一次性进城,更非农户全家进城,而首先是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如果运气好,又勤劳,进城农民工可以获得在城市安居的就业和收入条件,他们就此在城市安顿下来。如果经过多年打拼仍然难以在城市安居,他们就可能选择返乡。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家庭的中老年父母仍然留村务农,由此形成中国当前农民家庭普遍存在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


分田到户之初,农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20世纪80年代乡村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洗脚上田、进厂务工的机会,农民家庭开始有了"离土不离乡"的务工收入。到了1990年前后,乡镇企业大发展,这成为农民创造的一个奇迹,农民收入中越来越多工商业的份额。到了2000年前后,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离土离乡、进厂进城的务工经商农民大规模出现,到了现在,几乎所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离土离乡、进厂进城。全国农村普遍形成了农民家庭中半工半耕的收入结构,同时也就形成了农民家庭中老年父母留村和青壮年子女进城的家庭分离的现象。


通过以上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到,农民之所以进入工商业,是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农业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密化,农业劳动力过剩,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出来进入工商业寻找新的收入机会。2000年前,农民主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在乡镇企业务工以获得挣取二三产业收入的机会。2000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衰落,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进厂进城,进入全国劳动力市场寻找获得收入的机会。简而言之,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从城市获得就业与收入机会。城市只是农民获得收入的手段,他们获得的收入用在农村的家庭,以完成农村家庭的再生产。他们在城市工作,在农村生活,他们在城市获得收入,在农村实现价值。他们的生活世界是村庄,城市不是归属,农村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在城市受苦受累受气都是为了在农村过得有面子。尤其是第一代进城农民工,他们不仅有过村庄的生活经历,而且曾经从事过农业生产,对村庄十分熟悉也有感情。年轻时进城,年龄大了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返乡。


当前正在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主力属于第二代农民工,也就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这些现在仍然年轻的农民工往往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城务工经商了,他们缺少村庄生活的经验,也未从事过农业生产,对村庄缺少感情。他们初中毕业即怀揣梦想,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融入城市生活的资本。他们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因此在城市努力打拼。他们中一些人运气好又努力,获得了体面融入城市的机会,并在城市安居。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仍然在奋力打拼,并且看起来难以获得在城市体面安居的机会。他们因此退而求其次,考虑在家乡的县城和乡镇安居。实在不行,年龄大了仍然不能在城市安居,他们也就可能返回农村。


无论是返回农村,还是在家乡县城乡镇安居,或者真正进城,农民务工经商本身只是手段,目的是安居。在什么地方安居具有不确定性,这要看努力程度和机会,机会或运气由不得自己,努力程度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安居不只是有房子可以住,关键是可以完成家庭的再生产。要有住房,要结婚生子,要为子女读书创造条件,为他们争取接受较好教育的机会,期望他们考上大学,从而有光明的前途。子女再生子女,子子孙孙,无穷匮焉。


因此,无论进城农民工能否在城市体面安居,只要他们努力奋斗,他们就可能在城市待下来。如果运气实在不好,他们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因为他们至少还可以返乡,还可以用在城市务工经商获得的收入在农村过上体面的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将进城农民工的目标划分为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所谓长远目标,就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完成家庭的再生产,努力向上走。所谓短期目标,就是努力赚钱,尽量赚更多的钱,利用一切条件来赚钱,赚钱的过程中,吃得不好,住得不好,休息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赚的这些钱可以应对家庭的需要,完成家庭再生产,实现安居目标,完成人生任务。


农民长远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是在城市体面安居,但希望比较小;其次是在县城安居,有一定可能性;实在不行,返回家乡,在村庄建房子过日子养老,同时继续支持子女进城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为子女提供较好的教育条件,最好是争取考上大学。因为长远目标中的安居可以多层次实现,最低层面的实在不行就退回到村庄的安居目标具有保障性,进城农民工就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赚钱。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在城市里打拼积累,最终可以体面返乡,同时尽可能让子女接受较好的教育,让子女可以顺利成家生子,养育后代。


长远目标的实现是农民的理想、宗教、生活目的和意义所在。正因为有这样的长远安居目标,进城农民工所有的辛苦、所受的歧视都是可以忍受的,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短期的,是手段,是通向家庭幸福和未来理想的桥梁。只要他们努力,他们最终可以实现长远目标,完成人生任务,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生命的永恒性的宗教意义。即使作为手段的短期目标实际上也很长,甚至一直持续到在城市打工的机会没有了才退回农村。


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安居的可能,其中保底的选择是返乡,让进城农民工有了积极进取的心态,有了巨大的活力,有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坚韧坚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看不到希望混日子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状态,也是完全不同于生活在城市贫民窟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积极人生。虽然他们可能在进城务工经商时住得很差、吃得不好、工作辛苦,但因为有了未来的期许,吃住条件就都成了手段,成了临时性的不重要的外在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