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春菜新品!“板蓝根青菜”是啥菜?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明天查成绩!考研复试攻略→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夜读】哪吒的黑眼圈是天生的吗? ·  3 天前  
半月谈  ·  主题公园,当代年轻人的“快乐老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9.3分的央视高分节目,告诉你比钱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18-06-03 22:39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安利过不少“清流”的文化节目,包括《见字如面》《朗读者》和《 国家宝藏 》《 如果国宝会说话 》《 经典咏流传 》……其中大部分节目都是央视出品。


这其中,《朗读者》出了第二季,本周末已经播到第五集了,目前打分的人不多,打出来的都是高分。


这档节目可能没有那么多热闹和噱头,但还是非常推荐大家观看的。


依然有大家喜欢的董卿,这次已经是主持人+制作人+总导演了。


董卿现在也是很拼了,发布会当天说她早上八点钟才离开的机房。


《朗读者》听上去是读书类节目,或者拼演员台词的节目,但其实都不是,董卿的定义是: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也就是说,《朗读者》首先展示的是人,然后才是让他们去朗读。


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有故事的普通人、演员、导演、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把《朗读者》看作读书分享会的“说出你的故事”,也是可以的。但是一集节目有五个精彩的嘉宾,他们的访谈都是短小精悍信息量很大的,看完了朗读者的生命体验再听他们的读书,确实是一种很综合的感动。


——————————————


我们按照朗读者们来介绍好了。


从普通人开始吧。前五集里最重磅的催泪故事来自一对普通又不普通的夫妻,节目里叫他们果果的爸妈。


果果是谁?2016年新闻里那个突发疾病离世的13岁女孩,她捐出的器官救了五个人的生命。


果果原本在上初二,喜欢文学,喜欢艺术,要做文学社,还积极地在做广播电台,她在自己的广播节目里就念过一段《狮子王》台词:“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一颗星星。”没想到日后父母是要对着星星思念她的。


13岁的生命还有无限可能时,她忽然晕倒抽搐,医生检查后说是“脑血管畸形导致脑部位大量出血”。


当时果果的父母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靠呼吸机维持并不能苏醒过来的生命。


果果的父母很快同意了,没想到的是,深爱果果的全家人也都同意了。果果的外婆还对果果妈妈说,维持生命的药物对器官不好,既然决定了,就让器官在好的时候帮助需要的人。


到这里已经很催泪了。


由于生命伦理原因,器官捐献的家庭和被捐献者是相互不能知道对方是谁的。《朗读者》让被捐献的那些人,用声音告诉果果的父母自己现在的情况。


尿毒症患者被挽救了生命


失明的孩子重返课堂。


所以果果的父母没说错啊,捐献出了五个器官,就能救五个人,同时也是五个家庭。


失去女儿何其痛苦,他们都化作了对生命的善意去传播给更多的人,还成立了基金给山区的100个孤儿买重大疾病险。


唯有一个器官,是果果爸爸舍不得捐的——女儿的心脏。


董卿说:解除痛最好的方法,是付出更多的爱。


果果的的父母朗读了周国平《永恒的女儿》,不过最近因为" 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疾病进入一桩社会新闻,很多人重新审视《妞妞》及周国平写女儿的文章,周国平看似深情的文字里对女儿妞妞的拖延治疗的事实重新引发了大家的反思。现在再看这期节目,反倒觉得周国平的文字,配不上果果的父母。


————————————


明星和艺术家,在《朗读者》里也有不一样的面貌。他们 们进入节目,并不是一场台词表演秀,而是生命体验课。


袁泉讲述的主题是想念。 她11岁离开湖北老家去北京上戏曲学校,开始在学校里自己生活。


董卿问,是谁决定了要送你到北京学戏?


袁泉很坚定地说:是我自己做的决定的。


这么小就知道想要什么,好厉害啊。


离开了父母,相互之间当然是很思念的,但是那时候大家并不在生活里表露感情,只是克制。


袁泉只讲了一个细节就声音微微颤抖泪盈于睫了。


妈妈在送她去北京的时候没有直接表达不舍,只是在教室门口看,然后跟班主任说:孩子就拜托给你你们了。


到北京之后就是相互写信。


袁泉讲的是自己卖力练功,但还是达不到标准,每天都在给自己打鸡血订目标,一定要把腿贴到头上。


而她的父母放手送幼女去北京求学,在信中劝的都是量力而行:“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


顺便说一下袁泉练功有一个困难,是她腿太长……_(:з」∠)_


袁泉念的是《牡丹亭》唱词,为了纪念自己的戏校青春时光,超美的。


戏文的杜丽娘把青春给了爱情,袁泉把青春给了热爱。


胡歌的主题是生命,是车祸那段故事。


其实这个看采访看胡歌自己的书都知道很多了,但是看到他本人在讲,还是很感动。


他看到自己曾经为人称道的脸右半边完全不一样了,心情居然是:可以休息了。


因为年少成名对他来讲是困惑,受伤就意味着休息。


但是《射雕英雄传》剧组等了他一年,他没有休息,之后他过着用发型掩盖伤疤、习惯性用左脸对着别人的日子。再从这种别扭中走出,变成现在的胡歌。


人生的重新振作后,这12年他的事业和物质都提升了,但他说,这不是他活下来的意义。


那是什么呢?他的目标是从“挣脱束缚的令狐冲”变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这还是个比方,也许具体的目标,他还在想。


这样的胡歌,读的是哈姆雷特,熟悉的“生存还是毁灭”之问,配在他的人生故事里,有特别的意义。


这个周末张一山上节目我还挺意外的,觉得他太年轻了可能没什么故事?


但是从童星到演员的转变由本人口中讲出还是不一样,他说他小时候去儿童乐园一旦被人认出来就不能好好玩了;过了“童星期”,上了大学,某个阶段已经不是旁人眼中的明星了,他反而是开心的,因为有了正常的生活。


“长残了”这个问题,他说自己有自知之明:“我确实长得不好看,确实长得挺残的。”


他讲到自己作为演员的梦想时,就有了一种很扎实的可信度:因为他见过热闹,所以更想要有价值的东西。


张一山读的是《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含义,对张一山来说,大概是一种已经很坚定的理想吧。


作家、导演来读书,特别的有风味。


贾平凹讲自己对秦岭有感情,要为这片土地一直书写下去。


当他用带着陕西口音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超有味道。(贾平凹朗读者自己的作品在15分钟左右↓)



许鞍华在节目里回顾了自己的导演人生,看到她那种大喇喇又洒脱的态度,觉得这才是自由的样子。


许鞍华和谢晋夜里喝酒出去喝酒,80岁的谢晋穿着睡衣黑皮鞋,一袋子的烈酒与她分享。


她说要感谢生命中的朋友,所以读了香港诗人马若的一首诗。用粤语念的,好听,动人。(不知道为什么不支持添加这个视频cut,大家手动搜搜吧)



————————————


科研人员在《朗读者》里是很重要的构成。


有物理学家潘建伟。


他说自己小时候什么都学不好,因为贫困的乡下条件差,连拼音都不会,但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学科”——物理。


哈哈请感受下董卿的表情


他在2001年成立了中科大的量子信息实验室


这是他96年在国外留学时就定下的回国要做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很多中国的前辈科学家都有这个愿望。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飞机失事遇难,死后被发现和勤务员紧紧抱在一起,人都烧焦了,因为他们要保护数据。


潘建伟因此泪流满面,说一定要回国做点事情。


董卿问潘建伟,“建一流实验室”的梦想实现了吗,他说短时间内算实现了,但是要思考怎么长时间保持一流。


看看人家!


潘建伟是用朗读去展示科学之美,他读的是爱因斯坦的文章《我们的世界观》。


科学家不是怪人,反而心中有大爱,潘建伟就说要让自己研究的量子通信走进千家万户。


另一位物理学家薛其坤,2013年率领他的中国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13年3月15日已经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杨振宁教授称这是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文。


他出身在农村,在学习过程中也受过不少挫折在日本求学期间师从知名金属材料学家樱井利夫,这个老师号称是“7-11”,要求学生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都要出现在实验室。


薛其坤求学期间的感受是:困。


但是他不断地努力,成为了严苛老师眼中的王牌学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