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你翻书,伴你共读。各位亲爱的悦读书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读《傅雷家书》这本书。
今天的共读目标是《傅雷家书》的第七个部分,来自傅雷1961年下半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
在我们面前才学双全的傅雷,虽然性格刚直,如同一团干柴烈火,对任何事情都格外严格。但对于有才之士,他还是会加以赞赏。在书信中,他赞叹钱钟书的记忆力,并感叹自己天资不足,只能用苦功补足。虽然上了一定年纪,但他仍旧愿意一步一步地下苦功,弥补先天的不足。
傅雷在1958年的时候,被戴上右派的帽子,终于在1961年的时候,被“摘下帽子”了,可以有更多行动上的自由,妻子朱梅馥在信上更是感激党的宽大以及傅雷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
但是,对于傅雷来说,这根本谈不上改造,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任何反党的想法。
清者自清,正是这种品性,铸就了傅雷最后的含冤自杀。
一:培养弥拉
自从书信中多了写给弥拉的信,傅雷夫妇便一直不厌其烦地传授有关学术上的知识、夫妻间的相处之道、傅聪的品性等等给她,还让傅聪多让她读书,培养她的意志,从而才能更好地处理家务,掌握家庭开支。
以母亲朱梅馥作为例子,即使她已经快到四十九岁,但仍旧“挣扎”着每天都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傅聪的老师,钢琴家勃隆斯丹太太那样,既能作为家庭主妇,又能坚持每天练琴,还上电台播音和演奏等等。
这都是弥拉可以学习为人妻的例子。
除此之外,还需要每天多抽出时间来跟丈夫聊天,拉扯一下生活上的小事,不一定需要系统。每当谈到自己想法的时候,就可以整理出一个头绪来了,可能会对生活有另一番见解。而且,女人在家忌精神上的孤独,需要培养夫妻俩共同的理想、热情,长期不断的灌溉栽培的。
二:越是轻视物质,越是需要控制
作为年少得志的艺术家傅聪,不免对家里经济的收支平衡不甚了解,有时候还瞧不起金钱,在傅雷描述中,傅聪历来厌恶物质,避而不谈,从而吃亏。避而不谈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克服物质、控制物质,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质奴役。
不要等钱挥霍光了,才得知对钱有规划是件重要的是。对于单身的人还能够用刻苦来应急,但有了家室更需要对钱有自己的规划。 对于傅聪来说,既要保持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同时控制物质更是成为最迫切最需要的先决条件。
三:中国人虽无信仰,但却有道德规范的限制
傅雷在给弥拉的信中说到:西方的人都认为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信仰,但对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说,仍旧能维持社会的有条有理和太平,其秘密在于,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那样,从小就在健全的道德教训中长大。
在中国,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和我们最佳传统与文化熏陶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会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社会定下这么多条条框框有什么作用?无规不成矩,每个人都有善有恶的那一面,规矩恰恰正是让我们抑制恶的一面罢了。
四:多听别人的批评
傅雷时常警惕傅聪,要多听师友或批评家的说话,并且重视它。傅雷的母亲说过:“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聪明到不需要听任何人的意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傅聪在音乐上极度追求细节,很多批评家均有指出,但傅聪一如既往地钻牛角尖,如果他能多看看批评家的意见,或许在钢琴演奏上,会有更重大的突破。
对于二十多岁的年龄和经验,随时随地吸收别人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领读到此为止,明天将继续探讨《傅雷家书》中1962年的书信,祝书友们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