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夏季的第3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芒种”。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瓜熟蒂落”,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青梅煮酒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通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芒种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芒种较高的气温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此时需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安闲自乐,也要注意卫生和清洁。
>>宜睡子午觉
子时(23点)大睡,午时(11点)小憩,这种睡觉的方法又叫“子午觉”。国医大师伍炳彩、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都是子午觉的粉丝。
午睡多久更合适?
日本东京大学一项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发现,午睡超过40分钟,更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这下你该明白了, 20~30分钟的高质量午睡最养心。
>>衣服应勤换洗
芒种时节气候湿热,应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服,如棉布、丝绸、亚麻等制品,使衣服与皮肤之间存在着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暑降温效果。
为防止中暑,芒种节气应常洗澡,这样可发泄“阳热”。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另外,因人经常出汗,衣服应常洗常换。
>>切勿贪凉
在吹空调的同时也要切记,不要贪凉、不要把肩背部、头颈部对着空调的寒风直吹,这样反而会增加感冒、风湿骨病、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再热也不能贪凉,不能过度吃冰冷的食物,比如冰饮料、冰冻西瓜等;更不能胡吃海塞,火锅、烤串、冰啤酒一起上,加重体内湿热,容易身上长湿疹、脸上长痤疮,甚至出现腹泻、急性肠胃炎等夏季肠胃病。
芒种时节雨量较多,有时天气会突然变冷,平时需注意避雨防寒。天地之间湿气较重,人体也是一样,湿能伤脾,芒种养生关键在于祛湿。同时,因为出汗多,我们也容易口渴口干,此时还要注意滋阴润肺,缓解干渴。
滋阴祛湿有讲究
“芒种”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此时应该注意滋阴润肺,可以多吃银耳、玉竹、雪梨等清润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多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但喝水也有讲究,有些人大汗后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有些人只喝果汁或饮料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可多喝白开水以补充水分,采用少量多次补给的方法。
既可使排汗减慢又可防止食欲减退,还可减少水分蒸发;大量汗出以后,宜多喝一些盐开水或盐茶水,以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
芒种开始,湿气会越来越重,容易让人头晕头重、困倦乏力,严重的还会诱发湿疹、疹子等皮肤问题,所以这个时节也要注意祛湿健脾。
滋阴祛湿汤
❍ 材料
麦芽10克,茅根15克,玉竹10克,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红枣9枚,排骨500克,生姜3片。
❍ 做法
1、干货食材洗净,稍浸泡。生姜去皮切片。
2、猪排骨放入冷水煮沸,灼白沥干。
3、把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内,加1500毫升清水,武火煮沸。
4、文火煲2小时。饮汤时调入适量盐,排骨可捞起蘸酱油佐餐。
❍功效
麦芽性平味甘,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茅根味甘性寒,能凉血清热、解烦渴。玉竹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薏苡仁、山药祛湿健脾。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猪排骨补阴益髓。
一起煮汤能清热开胃生津、滋阴补气、祛湿养血。汤品清润,气味清香,雨热季食之,正合时宜。
饮食宜清淡
芒种节气时饮食宜清淡。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元代医家朱丹溪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