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维补丁
不过是一块补丁而已,既不温暖,亦难遮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警方介入调查!教师唐某某被举报性侵 ·  13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突发!美国又发生飞机相撞事故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维补丁

“哑裔”标签后的观念困境

思维补丁  · 公众号  ·  · 2021-04-04 14:20

正文

这是思维补丁的 第626篇 文章

很好听,推荐听听!

头图为亚裔们上街抗争。


(一)

“Stop Asian Hate!”

自亚特兰大惨案以来,“停止仇恨亚裔”的标语出现在美国多座城市的街头。

亚裔们因为政治诉求而走上街头进行大规模抗议,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有媒体这样写道:

“亚裔通常被认为是比较温和安静的族群,像这样连续数周的抗议活动,非常罕见。”


3月16日,在亚特兰大地区,三家按摩院发生连环枪杀案,惨案造成了6名亚裔女性的死亡,凶手是一名21岁的白人男性。


民众普遍认为这是一起针对亚裔女性的种族仇恨犯罪。事后有现场幸存者对媒体表示,凶手屠杀时曾高喊:我要杀死所有亚洲人!


但可惜,当地警方似乎并不认可凶手针对亚裔的无差别屠杀是仇恨犯罪,不仅如此,警方发言人Jay Baker在通报案情时,竟然站在凶手的立场上与杀人犯产生了“共情”:

“他走投无路,受够了!他昨天度过了糟糕的一天,所以就做了这些事。”

(崔娃声援亚裔受害者)

此言一出,亚裔哗然,有华裔国会议员在推特上评论:

“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糟糕的日子,但我们不会拿枪走进3家亚裔店铺,屠杀里面的无辜女性。”

亚特兰大惨案成了压垮亚裔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美针对亚裔的歧视性威胁、侮辱和攻击案例成几何倍数增长。

对亚裔群体而言,他们似乎正面临着属于自己的“弗洛伊德时刻”。

今年1月,加州一名91岁老人在唐人街被一名黑衣男子重重推倒在地,而后这名男子又以同样的手法,推倒了一名60岁的亚裔男子和一名55岁的亚裔女性。


此案发生前不久,一位86岁的泰国老人被人用类似的方式推倒,最终不治身亡。


亚特兰大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旧金山一位75岁的华裔老太太,被一名陌生白人男子用拳头猛击,而在此之前,他刚刚袭击过一位83岁的亚裔男性。


一位越南艺术家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恐惧:她遭陌生人掌掴,房门上还被人贴了纸条:“是你把新冠病毒带来的!”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亚裔分享了自己近期遭遇歧视性辱骂和攻击的经历。


针对亚裔的袭击不仅仅针对老人和女性,在2月份,一位美籍韩裔退伍军人在洛杉矶街头遭遇围殴,殴打他的袭击者辱骂他是“中国病毒”和“ching chong”——这是针对华裔极具侮辱性的种族主义蔑称。


甚至就连NBA知名华裔球员林书豪,也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遭遇种族歧视的经历:

我是一名打了9年NBA的老将,但依旧难免在场上被人骂成是“新冠病毒”。


虽然美国多地均爆发了反对歧视亚裔的游行,但种族主义者似乎并未收敛。

就在上周,一位65岁的亚裔女性,在纽约街头突然被陌生人狠狠踹倒,并继续遭遇凶手用力踢打头部,袭击者对她大肆辱骂,并称:“你不属于这里”。



而一旁目睹整个暴行过程的大厦保安,不仅没有出手相救,反而关紧了大厦的大门。

更多针对亚裔群体的歧视性辱骂和攻击,没有登上新闻媒体。停止仇恨亚裔组织(Stop AAPI Hate)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美发生了3800起针对亚裔群体的仇恨事件。


在纽约,2020年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比2019年增加了833%。而这可是号称全美最开放、最多元、最包容的大苹果。

对于亚裔美国人而言,“这个国家仇恨犯罪达到了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句媒体评论,开始显现残酷的现实意义。

(二)

美国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历史。

亚裔,尤其是华人在美国有着一段极为屈辱的被歧视史,比如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写进法律的种族歧视性条款,就是《排华法案》。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种族主义者对亚裔的歧视,病毒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隔绝。病毒给这个世界造成的创伤,也绝非仅仅是身体层面的。

事实上,这场灾难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加速了民粹主义思潮的泛滥,很多人转向封闭、狭隘、种族偏见等观念的怀抱。

这是疫情给这个世界造成的最严重的“次生灾害”。

更别提,在特朗普任期,作为煽动力极强的政治人物,他为转移国内矛盾,多次将美国糟糕的抗疫表现甩锅给中国,在新闻发布会和推特上多次强调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


在川普的鼓噪下,一些美国铁锈地带的民族主义者,早就抱有这样的观点:

“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机会,掠夺了我们曾经拥有的优渥的中产生活。”


疫情让很多美国人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很多人需要一个目标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而亚裔则是那个“沉默寡言的靶子”。

亚裔已是美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旧金山这样的城市,亚裔人口占比高达35%,远远超过除白人外的所有族群。

但在政治和舆论影响力层面,尤其就重大公共议题而言,亚裔却是尴尬甚至“失声”的群体。

亚裔们对政治运动缺乏热情,说“精致的利己主义”可能有些过,但很多人的确只是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尽可能地远离矛盾纷争。甚至遇到事,也抱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想选择绕路而行。


亚裔们当然并非都是胆小怕事的主儿,但客观而言,受文化、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亚裔群体确实是对公共议题参与度较低。

亚裔=“哑裔”的自嘲,并非无的放矢。

举个最近的例子,去年因为黑人弗洛伊德之死而爆发的全美示威游行中,如果你稍加留神,就会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


上面是我随随便便在搜索引擎找的几张新闻图片,你可以看到黑压压的人群,看到白、棕、黑等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但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你很难在这些照片里,找到亚裔的面孔。

无论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一个“不发声、不抗争、不参与、仅沉默”的族群,平日里或许的确可以过得逍遥自在,但当歧视的口水落到自己脸上,就会突然发现,自己在舆论声量上,远逊于黑人。


“哑裔”这个标签,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共同选择下所必须承担的后果。

“游行示威那些事和我没有关系,我不想卷入纷争”,岁月静好没有错,只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哑裔”所需要承受的,就是面对真正的种族歧视时,社会的主流意识甚至意识不到,这也是种族歧视。

(靳羽西表示亚裔在美缺乏影响力)

《纽约时报》前几天一则针对亚特兰大事件的新闻评论这样写道:

“在美国,几十年以来,政策的制定者和政府领导人一直把亚裔视为隐形人。”

(三)

如果你喜欢泡Twitter和Facebook,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如果有人和华裔提到当下美国社会针对亚裔的歧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站出来声援和支持“停止仇恨亚裔”的活动,而是笃定地告诉你,枪击惨案和路人遇袭都是极端事件,美国社会很安全。

“我身边的美国人都很友好,还会主动安慰我不要恐惧……”

总之就是一副我们很好,你们要兼听则明,不要被国内媒体“美国亚裔水深火热”的报道给误导了。我们生活得美好静谧,一切如常,我们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歧视亚裔的事件等等……

就怎么说呢……你大概也只能说一句:好吧,祝生活幸福,所遇皆善吧。

当然说真的,我愿意相信这样的表述,也相信绝大多数美国民众对亚裔,怎么说呢,可能会有些偏见,但谈不上“仇恨”二字。至于偏见,谁心里没有呢?就算同在北京,东城老炮还瞧不上朝阳群众呢……

但反过来,恰恰是很多亚裔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我身上,那它就不存在”的思维和心态,让本就一盘散沙的亚裔们,成为了主流社会中的“透明人”。

亚裔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显得有些“面目模糊”,多年来,整个群体一直缺乏像黑人那样强有力的政治主张的舆论角力。


作为美国社会的“模范少数族裔”,亚裔们还更习惯用内卷式的竞争方式来对抗种族偏见,持类似观念的亚裔大有人在:

“只要我足够努力,跻身美国的精英阶层,那么被歧视的遭遇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