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𝒐𝒖𝒕 𝒐𝒇 ... ·  21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直答接入「满血版」DeepSeek R1! ·  22 小时前  
51HR派  ·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再度下探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商家运营-亲子生活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社招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手机进“国补”,会带来什么?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09 17:50

正文

今日 新闻眼


手机进“国补”,会带来什么?

19.9元电影票,能否成为常态?

重奖郭庆同学,为孩子们丰富“优秀”的定义

抗震救灾别让AI造谣凑热闹

“父母研修班”火了?给家庭教育补补课是好事



1

手机进“国补”

会带来什么?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微评

实践证明,消费品以旧换新对于满足百姓高品质生活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升级、畅通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应当看到,继续实施好这一政策,就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拓宽适用范围,做好补贴资金接续,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本次“两新”政策扩围,针对性非常强。 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直接与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密切相关。以手机为例,其更新换代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对这一类产品进行补贴,可以让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而拉动整体消费水平。


进一步看,手机等数码产品进“国补”,还会产生更多利好。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下游因补贴所带来的增长,反过来能够为上游的供应链创造新的增量,对于带动相关领域的就业都会有帮助。 好政策还要落实好。一方面,要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和产品,确保补贴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有需求的消费者。另一方面,要健全回收处理体系。 以旧换新,“真金白银”惠民利企。不断实现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将会更加可感可及。


(中国经济网)


2

19.9元电影票

能否成为常态?


新年伊始,电影市场就传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消息:19.9元的电影票又回来了。2018年以前,19.9元、9.9元甚至更低价的电影票曾风靡一时,至今仍不时被影迷提起。然而,此次回归的19.9元电影票,背后所蕴含的市场逻辑与过去截然不同。


微评

数年前盛行的低价电影票的背后,是购票平台为争夺江湖地位展开的激烈竞争,多平台斥巨资补贴,电影片方为了博一个好看的票房也纷纷出钱,合力拉低了电影票价。 这种低价票补模式短暂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但也带来诸多弊端,如“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票房注水”问题,阻碍了电影行业健康发展,还涉嫌不正当竞争。 后经过一系列并购,一些票务平台的市场地位基本确立,各方已没有大规模补贴争夺市场的动力。为响应政府号召,低价票从此淡出江湖,电影票价随之走高。


眼下, 促使19.9元电影票回归的力量发生很大变化。 伴随着力扩大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政策的出台,2024年底,国家电影局启动了“跨年贺岁 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多家机构合计投入不少于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 不仅体现了对电影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更彰显了促消费的决心和力度。 与以往不同,国家补贴不再由出品方及与电影有投资关系的平台方主导,而是对所有电影一视同仁。


19.9元的电影票能否成为常态?这取决于市场调节。不过从当前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来看,观众有理由期待。 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正竞争激烈,他们对激活用户有着强烈渴望,且利润丰厚足以支撑补贴。另一方面,大众期待欣欣向荣的电影市场。 比起座位白白空着,不如调低价格,薄利多销,提升上座率和票房。对观众而言,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价格亲民的电影,更是精彩纷呈、值得一看的电影。这才是19.9元电影票该提供的应有价值。


(经济日报)


3

重奖郭庆同学

为孩子们丰富“优秀”的定义


最近,宁夏银川市发生地震时一位高二男生郭庆背起后排同学一起撤离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1月6日,郭庆所在的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其9000元,并减免其接下来在银外就读的所有学费。学校还奖励了郭庆赴德国公派留学的名额,并承诺提供其留学期间所有费用。


微评

在谈到重奖郭庆同学的原因时,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表示,“对学校来说学生学习成绩是一方面,学生的品质更加重要。”这句话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点赞,许多人不仅被郭庆同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壮举深深打动,也非常肯定学校的教育理念—— 在学习成绩之外,学生的人格、心理、品质,也应当在教育评价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 努力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和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本来就都是教育的目标,两者并行不悖,并不矛盾。 如果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只会遮蔽孩子们身上多元的价值和个体需求。如果说真正的教育是激励每个孩子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那么超越自我,显然不只是考出更好的成绩,而“更优秀”也不只是考进一个更好的大学,获得一个更好的前程。


根据相关报道,赴德国公派留学名额的奖励是一个德国留学项目,郭庆这届学生毕业时刚好可以赶上,这也是鼓励郭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加油。我们期盼,品学兼优的郭庆同学能够在未来成为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栋梁人才; 我们更期盼,有更多“郭庆”正在茁壮成长。


(澎湃新闻评论)


4

抗震救灾别让AI造谣凑热闹


被压在地震废墟下的小男孩,居然是AI生成的图片。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灾民祈福。但与此同时,一些疑似虚假信息,比如AI生成的图片,正在造成广泛误导。


微评

上述图片系由AI工具创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声明是AI生成。由此可知,这张图片并非为蹭灾情热度而创作,但多个账号却将其与日喀则地震进行关联,甚至都没有标记AI生成。这种做法,则是 趁着公众关心灾情博关注,有意误导。


地震发生后,人们关注灾情和救援,最需要的是真实信息。 无论使用AI生成相关灾情的图片视频,还是故意传播包括AI生成之类的虚假信息,不仅是给抢险救灾添乱,更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事实上,每当有灾情出现,就总有人为了蹭流量,不惜编造各种谣言。当地在全力救灾之时,还要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核实相关信息,辟谣成本可想而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