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秒还在优雅弹钢琴。
下一秒就是无影拳。
练武:
还在温哥华留学的时候,就在当地拳馆,成为开馆以来唯一一个15连胜的亚洲人。
弹琴弹抑郁之后,
武术救了我
回顾老福少时的经历。
他与传统武术的初次结缘,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弹钢琴!
小时候,深圳流行钢琴兴趣班,父母们都盼着把孩子培养成另一个李云迪或者朗朗。
老福的爸妈也不例外。
刚好老福也有点天赋,上学的时候练着玩,半年就考过了五级。
老福的爸妈一看,觉得有希望,值得培养一下。
开始猛抓老福的钢琴。
于是,老福12岁之前,每天都要练琴练8-12个小时。
身边有五个老师,一对一盯着他练习。
这么大的强度,没时间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也没精力去运动。
明明是生长发育的年纪,他只长了2.5厘米,几乎个子没有变。
老福还一度有些抑郁,严重的时候,他甚至开始失眠。
11岁半那年,情况更严重了。
天天需要去医院打针,一针退烧药,一针激素。
就这样,高烧也退不掉。
整整连续两个月,医生一看,直接给老福的爸妈下了“通知”:
“无论这孩子现在在干嘛,必须停下来。”
老福这才停下学钢琴。
等身体恢复后,他回到学校上学。
但因为他为了练琴长时间没接触过人,再加上没有发育好。
在学校里经常被欺负。
为了不被欺负,老福去学了泰拳。
顺便也能发泄下自己的压力和压抑的情绪。
练了一年之后,有天,他和一个朋友切磋武艺。
朋友刚练了不到半年的咏春。
结果,老福发现自己绝对打不赢他,瞬间觉得咏春拳怎么这么厉害。
老福就找到咏春拳传承人梁子权的拳馆。
隔着门在外面看了一眼,一堆大老爷们穿着白色T恤,搞个内八字。
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打拳的,跟自己印象中李小龙的那种完全不一样。
他就想找师傅过招看看。
刚开始,老福觉得自己也别用全力,就出个虚晃的刺拳试探下。
没想到,他刚出手,对方就突然消失了半秒。
然后压根来不及反应,他整个人就被打飞出去了。
站起来后,老福立马就拜师了。
07年开始他就老老实实跟着
师傅练拳。
从咏春,练到太极拳、八卦掌。
在同龄人里面,功力也算深厚的。
老福又年轻,心气难免浮躁,容易冲动。
再加上他觉得武术就是用来打的,
遇到挑衅或者想切磋的,他绝
不手软,这导致老福经常会打一架。
他的爸妈发现后,觉得全家到国外,用完全陌生的环境改下老福身上的习气。
于是,他找到当地一家拳馆,这里白天是个训练馆,晚上政府就默认可以在里面赌拳。
老福开始跟着当地的省队,去练混合格斗、拳击还有以色列格斗术。
但练着练着,他发现有些体系就是在拆解中国传统武术。
摸索了3年国外多种拳法体系后,老福
才逐渐感受到中国武术的精髓。
就像李小龙曾经说过的
“be water my
friend
”
:
不跟任何人抗争,像水一样,放进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
放进
茶壶里,就会顺着茶壶的形状
去流动。
等他再练的咏春的时候,老福在意的不是拳法,而是用身心去感受力量的流动。
当对方打来一拳,第一时间不是对抗,而是接纳
,
卸掉对方的力,借此
守住自己的力量。
他不再简单的追求对抗,开始遵循中国武术的
「道」。
这次,他成为拳馆开业以来,唯一一个连胜数十场的中国人。
站在拳台上获胜那一刻,老福
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原有
的中西方认知
。
之前因为长期
听的音乐,看的影视基本都是国外流传来的。
可练过中外两套武术体系后,他
感受到的不光是中国武术的力量,
还有蕴含在其中专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中华文化不是不强大,而是足够包容,从会不主动侵略。
老福记得
09年,到国外
上初中的时候,图书馆里的书都是各种讲大麻有什么好处,适量的使用有什么帮助。
大麻在那边更像是一种自由的象征,尤其是在青少年眼里,大麻根本没什么危害。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
老福意识到,自己原本生长在一个如此宝贵的文化环境里。
所以,当他在国内感觉的,
由于国外的文化入侵,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
古人所说的及时行乐,在「奶头乐」的盛行下,曲解为,无节制的放纵自己。
有什么理由不去当一个传播者,
让大家跟他一样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宝贵呢?
就是民族自信的传承
虽然时隔很多年,他依旧能在国外感受到李小龙的影响力。
一提到华人或者是中国功夫,老外们几乎都会喊出李小龙的名字。
当年好莱坞荧幕上播放的《精武门》《龙争虎斗》《唐山大兄》,李小龙用他自创的截拳道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
国际武术杂志《黑带》将李小龙列为
“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没有一成不变的途径和方法,纯靠观感、变化见机行事。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力,当李小龙32岁早逝的时候,流传出各种有关死因的版本。
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西方担心李小龙颠覆了世界对东方人种、东方文化内涵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