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amsujie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口号生来就是找喷的…… iamsujie,阿里8年产品经理,现在服务创业者,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B12合伙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林诗栋反超王楚钦,即将登顶世界第一!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林诗栋反超王楚钦,即将登顶世界第一!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amsujie

《转型启示录》读后,我们可以从乙方转到甲方么?

iamsujie  · 公众号  ·  · 2024-09-03 09:25

正文

暑假终于结束了,也有一个月没发文了,恢复起来。

前段时间看了湛庐给的《转型启示录 (暂译名) 》预读版,聊聊相关话题。


作者Marty Cagan的第一本书《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可谓影响了不少国内的产品经理。当年,我组织七印部落翻译引进是2011年,到如今,Marty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又写了好几本了,可惜在国内没引起什么波澜。



第二本是《EMPOWERED: 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Products》,国内译做《启示录2:打造优秀的产品团队》;

第三本是《TRANSFORMED: Moving to the Product Operating Model》,即上面提到的转型启示录。

这三本书能明显看到目标读者的层层递进关系: 产品经理 --> 产品团队负责人 --> 公司经营的负责人

第四本是《LOVED: How to Rethink Marketing for Tech Products》,写的是产品市场侧的事情,正在翻译。


回到 《转型启示录》,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TRANSFORMED可能会让你想到国内常说的一个词——数字化转型,但我的理解,他的重点不是“数字化”,而是“产品驱动”,增加公司内产品团队的话语权。

当然,作者还很贴心的可以避免了“产品驱动”这个说法,以免引起周边团队的警惕和敌意。

用我的话说,这里的转型,是想 产品经理/产品团队从乙方变成甲方 。你深究下去,就会发现这不是一纸令下的事情,而是需要公司转变整个经营模式,也就是本书副标题说的“ Product Operating Model ”,姑且译做“产品经营模式”。

产品团队自身的能力升级自不必说(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产品经营模式下4种关键角色的胜任力),但更关键的是要给产品团队更大的、且对等的权责利(第三部分——产品经营模式的5大关键要素,开始的第8章就是——充分赋权的产品团队)。



老板可能会问,凭什么?我们借用甲乙方的概念来分析。

当产品团队是乙方的时候,不管甲方是内部的业务部门,还是外部的客户,你会发现,通常都是甲方付钱,甲方承担产品不好带来的损失,这时候给乙方赋权显然对甲方不公平。

于是,企业想在“盈利模式(甲方付钱)”不变的情况下,让产品团队转型,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给大客户做产品的难处。 只有一个/少量客户(付钱)的“做项目”模式,乙方自然没话语权,这就是事实,我认为“真·产品经理”始终在甲方。

继续,甲乙方也是供需关系,我们举一个特例,2C的互联网产品,天然拥有海量的潜在用户,这时候任何单一用户的话语权都降到极低,决策权就自然转移到产品团队了,也即产品团队变成了甲方。这时候产品团队可以分析以满足用户的“最大公约数”,哪怕C端用户不付钱,也可以挟大量C以令B(付钱)。

这就是需要转变成的“产品经营模式”,不但涉及产品本身,还有业务模式(做什么广义产品)、商业模式(创造什么价值)、盈利模式(怎么赚钱)……我认为这是关键。


相关话题我也写过几篇供参考:

乙方产品经理转甲方的一些具体问题

聊聊 to 大B 和 toG 的产品,确实……很难

咨询案例:再谈企业内的乙方(科技部),如何和平演变,翻身做主人

内部乙方部门的转型之困

“乙方”没有·真·产品经理


我和译者潘农菲老师交流,这 本书局限性在哪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