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子勇 编辑/王漠沙
腾讯图片出品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626机的工人们仅依赖一辆轻便的农用车,把30多吨重的整套钻机设备搬家并全手工安装,这个过程只用了3天时间。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626机全体工作人员,在同行眼中是各项指标“过硬”的代名词,技术过硬,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过硬。6月份,他们仅依赖一辆轻便的农用车绕行草原路,把30多吨重的整套钻机设备搬家并全手工安装,全过程只用了3天时间。
地质勘探工人的工作是对已确定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进行勘察,为矿山设计提供可靠的矿石储量和必要的地质、技术和经济资料。这次,他们前往内蒙自治区锡锡林郭勒盟东乌旗的工区进行勘探。一大早,大家四处采购生活必需后,从最近的巴音胡硕镇开往工地。九十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三个小时才到达。草原上的路实在是难走,行进中的车子就像大海中颠簸的小船。
工人们要尽力及早保质保量完成钻探任务,为工区下一步规划打好基础,因为他们的进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区的施工进程。查看了地质、测量人员提前布好的孔位后,工人们以工地为中心,选址安营扎寨。搭建帐篷是有学问的,草原上风大,夏季的雨急汇水厉害,这些都要考虑,还要尽最大可能不伤害草原。
12点半,工人们在刚刚搭好的帐篷里进行简单的午餐。冷的馒头,一块咸菜,一块圆葱,一瓶水,有的人干脆席地而坐。二十分钟后,他们便结束了午餐,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下午5点多,拉水车去十几公里外的牧民水井拉来第一车水。工人们暂时从工地上回来,忙活着洗刷伙房里一大堆的炊具和锅碗瓢盆,以确保晚上能顺利开伙,吃上热饭。
为了不破坏草原,他们用木板加塑料布在路边搭建蓄水池,担心塑料布被木板刮破,底部铺了帆布,四周边边角角的铺垫是工人们拿出自己的旧衣服旧床单。他们还摸索出用草上捡来的马粪来堵漏的经验,管用又省钱。
将近八点日落时分,工人们还在工地上铺设底梁。除了用农用车运输外,工人们都采用人工搬运安装的方法。如果从管理区雇佣塔吊过来,不但工时要延长,费用也更多;另外,大型机械对草原伤害很大。机长郭永恩说:”纯粹人工搬家,咱们工人都习惯了,辛苦下,不用三天就可以完成。”
8点40分,天擦黑了,工人们停止了工作开始准备用餐。没有电,就拿出自己的手机、手电来照明,晚饭是面条加西红柿炒鸡蛋。工区手机信号很差,大部分时间是“无服务”。不到十点,帐篷里就飘起了内蒙呼麦一样粗犷的鼾声。
太阳再次升起时,工人们依旧在新旧工地间穿梭忙碌。钻工们除了力气大,泼辣硬朗,个个还都是多面手,检修、维修,电工、焊工,给钢丝绳“编辫子”,真是粗中有细。
出于对农用车承载的考虑,工人们只能把庞大的钻机拆解开搬运。拆下来,再安装,这无形中会给他们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工人们搬运从钻机上拆卸下来的上千斤重的电机,一旦掌握不好平衡就很容易受伤。
拉紧绷绳,让钻机稳如泰山。草原上风大,四角的绷绳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天早晨六点,各部位调试一切正常后,就可以开动钻机了。钻机上的配电盘很复杂,专业的电工也需要小心谨慎操作。
开孔前,地质人员按照施工设计,对孔口位置、钻机立轴方位和倾角就行复测检查,全部符合设计要求,并下达《钻孔开孔通知书》后才可以开孔。钻工们说,只要听到钻机轰鸣声,心里就踏实。
岩心是研究了解地下地质和矿产情况的实物资料,岩心的采取率等有严格的规定。一名工人正在丈量岩心,用红色油漆对每一块长度大于5厘米的岩心进行编号。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是野外钻探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需要每天详细记录。
远离家人,没有电视,拉拉家常就是他们的夜生活。
工区没有手机信号,等到需要出去买菜的时候,工人们会拿出自己的手机,写好喜欢的电视剧、电影或者歌曲让司机帮着下载。
白天炽热,晚上有些凉意,忙碌的身影像是跃动在钻机轰鸣曲里的音符,鲜艳又生动。
一片云彩一阵雨,草原上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彩虹经常出现,但是工人们无暇欣赏,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工人们就要在这里和草原作伴一起经历风雨彩虹。
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加入微社区,分享你的故事,你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一天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