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爆卖19000件的衣柜王者,几乎零差评的重磅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香港「本地生」定义有变,16万高才子女真的输了?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缅甸电诈基地被端了!7000人被解救!《孤注 ...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让我放弃lulu的瑜伽服,不止是便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如何震慑教师队伍中的“性侵色狼”?

王开东  · 公众号  ·  · 2025-02-13 00:01

正文


近日一则实名举报,广西百色高中教师唐某某性侵女学生,致使该女生患上重度抑郁症轻生的人间惨剧,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很快当地调查组发布通告,部分举报内容已证实,还有的正在查证之中。目前唐某某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请注意“刑事” 二字,看来这个事情已经实锤了,后续只会越来越扩大。


很多人认为师德师风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但性骚扰和性侵首先是法律问题,而不仅是道德问题。当唐某某迈出这一步,就是实打实的犯罪,他触犯的是法律,应该接受法律的严惩,而不仅是道德谴责。


对人渣来说,道德谴责的意义约等于零。

此案不仅是教育系统的耻辱,更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反思的警钟,对此我有几点认识。

第一,教育伦理泥沙俱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有“天地君亲师”,把“师”和“天地君亲”相提并论,这是最大的尊师重师,但对“师”同样也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就是“师”要有师德,教育要有伦理。

教育伦理就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教师要爱生如子,潜心从教,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然学生也要有学生的样子,学生要尊重老师,信任师长。亲其师,信其教。师生合作,一起创造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有没有发现,很多职业只谈职业精神就可以了,但教师要谈师德,就是因为有这种教育伦理的存在。

为什么要强调教育伦理和师德呢?教师是教育指导者和教育输出者,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信任和崇拜,这就使得教师有一种隐形的权力。一旦教师伦理丧失,很可能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干出禽兽不如的勾当。

本应是学生的保护者与引路人,但涉事班主任唐某某却利用“补课”名义实施性侵。通过成人和教师的知识优势,对学生实施PUA,进行情感操控,制造师生恋的假象,掩盖自己性侵的罪行。其行为不仅违背师德,更是严重的违法犯罪,撕开了教育体系中“权力寻租”丑陋的面纱。

更可怕的是蟑螂定律。“当你发现家里有一只蟑螂时,就说明蟑螂已经遍布你家的各个角落。”

也就是说,教育系统中,像唐某某这样的蟑螂不在少数,还有很多孩子处于黑暗的深渊。况且即便就唐某某这一只蟑螂,这些年也不知祸害了多少女学生。更可耻的是,唐某某还获得“百色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一边性侵,一边优秀,这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防护制度漏洞如筛子。

一是教师准入有没有筛查?

尽管教育部要求入职前查询性侵犯罪记录,但唐某某的劣迹直至悲剧发生后才被揭露,此前相关部门是干什么吃的?

很多失德失范的人渣老师,学生间口口相传,老师们也常有耳闻,都大多不当回事,甚至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中国最坏的就是家丑不可外扬,一切罪恶就这样消弭于无形,等到铸成大错,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同谋。

二是校园监管有没有缺失?

事件发生于校园内,但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学校从未发现任何异常。受害者曾因抑郁症状被校方归因为“脾气不好”,学生为何“脾气不好”?学生的怨气从何而来?家长询问时校方也未深入调查,校园安全管理机制一片空白。性侵班主任还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这让被侵犯的学生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接受这种教育?

除了对教师入职筛查之外,过程中有没有匿名举报的通道。如果每个学校都建有这样的通道,直接对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色狼教师的震慑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没有建立?

正因为现有师德监督机制缺乏透明和实操,所以难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当年某地教育部门被迫规定男教师不得在私密空间单独与女学生辅导谈话,想来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但后来发现性侵不仅是异性,还有同性恋。某地著名班主任被男生举报猥亵不得不离职。

三是学生健康教育有没有到位?

小学生《规范》中就有“衣服覆盖的地方,不允许触碰。”这种性教育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隐私,清楚自己的权利,知道保护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从而明确界限,勇敢说不。

其实要防止学生受到性骚扰和性侵,最好的办法是,把法律武器交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明白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明确当自己遭遇到性骚扰后应该怎么办。

这个悲剧与林奕含笔下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高度相似,揭示了性侵受害者在权力不对等关系中的无助与自我污名化。受害者日记中“觉得自己脏了”等表述,反映了社会对性侵受害者的污名化压力。这些正好反映了我们健康教育的缺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