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创业公司的平均生存期小于 3 年,创业失败率高达 90%。对于创始人而言,关注每一个环节的健康状态都极其重要——你的团队是否凝聚、产品是否独特、“弹药库”是否充足、技术是否领先,都是影响成败的直接因素。
而大多数情况下,创业者往往关注成功的经验,却忽视了对失败的总结。我们发现造成失败的问题是存在共性的,所以这中间也存在方法论去降低失败的概率。
今天的文章来自经纬美国的合伙人 David Skok,他将以和数百家初创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从市场、商业模式、资金和产品四个角度,为我们分析大多数创业者失败的原因。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帮助后来者提前布局,减少触礁几率。以下,Enjoy:
市场问题
创业公司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具有较小的市场潜力。以下是企业在这方面所犯的常见错误:
❶
企业没有推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价值主张或活动,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优秀的销售代表都会告诉你,在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获得客户认可,就意味着要抓住眼球,或瞄准痛点。同时,还要倾听客户需求,判断公司的产品对于客户而言,究竟是补充品还是必需品。
❷
在错误时间推出产品。
有时候,企业会先于市场发展推出产品,而客户其实并没有准备好。比如,在 EqualLogic 刚刚推出其产品时,iSCSI 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等到 VMWare 真正推出之后,客户才开始对更强大的储存空间网络有所需求。
❸
痛点用户的市场规模不足,或者企业的资金不足。
商业模式
曾经和数百家初创企业合作的经历使我意识到,
初创公司的失败,最常见的往往是创业者的过度乐观。
盲目自信,也许刚开始会有点成效,但实际上,吸引客户、获取客户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需要花费成本和精力。
获客成本必须少于用户的终身价值,这一点很重要。尽管如此,许多创业者并没有做好足够精细的预算让其商业模式得以持续。
➤
商业模式的本质
一个商业模式中,最需关注的2个问题其实是:
是否有办法大规模吸引客户?
是否能将客户资源变现?
以简单的方式思考问题,能让我们进行高效的决策。在商业模式方面,我要提出了 2 点“原则”:
❶
CAC/LTV原则
CAC 必须少于 LTV
CAC= Cost of Acquiring a Customer-获客成本
LTV= Lifetime Value of a Customer-用户终身价值
要计算获客成本(CAC),就要将销售和推广的所有费用总额(包括员工工资、销售方案、消费调研、差旅费等)除以在此期间获取的客户数量。
要计算用户的终身价值(LTV),就要看到用户一生中共计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毛利(除去企业提供设施、支持和运营的成本)。对于提供一次性服务的企业而言,这笔账很好算。但是对于依靠长期订阅取得收益的企业来说,就需要将月度长期收益除以月度用户流失率来进行计算。
对于 SaaS 企业而言,要实现收支平衡,CAC 需要控制在 LTV 约三分之一左右。而要真正实现盈余,这个数字就要压缩至五分之一了。
❷
资本效率“原则”
如果希望企业达到资金充足的状态,那么就需在 12 个月内收回所支出的获客成本。无线运营商和银行不需遵守这一条“原则”,因为他们有另外的优势,使其获得充足的额外资金。
资金不足
CEO 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明确手头持有的资金是否能支撑企业到达下一目标,以成功进行下一轮融资,或者实现良性的现金流循环。
➤
融资目标
创业公司的估值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要真正实现增长,就必须关注关键指标。对于技术型公司而言,这些目标可能是:
❶
克服技术难点,企业可以聘任具有技术优势的骨干。
❷
产品投入基本版测试后,获得客户验证和反馈。
❸
解决好大部分推广中遇到的“产品-市场匹配”问题。
➤
何时应猛踩油门?
CEO 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要知道如何掌控企业的发展速度。在企业经营早期,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商业模式也亟待完善。这个时候就要保持平衡,以确保充足资金。而在企业完善产品,使其适应市场需求之前,没有理由雇佣大批的销售和推广人员。这往往是企业常犯的错误之一,随意加速发展,将会使企业资金快速消耗。
然而,在另一方面,当商业模式证明行之有效之时,就应该猛踩油门。这时,所有可掌控的资金资源都应该尽可能地投入,以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