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能源网
碳中和第一财经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谈丨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服饰丨当超现实主义与新浪漫主义融合,颠覆传统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2024年话剧:催生新样态,构建新业态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能源网

上市首日低开逾7%,这家锂电上游“隐形冠军”开启港股之旅

华夏能源网  · 公众号  ·  · 2024-10-30 17:55

主要观点总结

龙蟠科技在港交所上市,创始人石俊峰迎来公司上市时刻。龙蟠科技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四。不过公司面临业绩及股价低迷、资金压力、产能过剩等问题。同时,龙蟠科技宣布海外扩产计划,面临更大资金投入与经营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龙蟠科技创始人及背景

石俊峰是龙蟠科技的创始人,该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润滑油龙头为投资者所认识。

关键观点2: 龙蟠科技上市及市场地位

龙蟠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是全球第四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

关键观点3: 业绩及股价表现

当前锂电行业的低谷期,龙蟠科技业绩及股价表现低迷,股价跌幅超过85%,且市盈率呈现负数。

关键观点4: 资金压力与融资历程

龙蟠科技面临资金压力,曾抛出多笔融资计划。最近一笔可转债计划被中止后,公司谋划港股上市。

关键观点5: 扩产与负债风险

龙蟠科技持续扩产,主要集中于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的投入和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的投资。然而,高负债风险不容忽视,累计有息负债规模已达88.45亿元,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

关键观点6: 海外扩产计划与挑战

龙蟠科技宣布海外扩产计划,印尼工厂二期扩产意味着更大的资金投入与经营挑战。未来能否带来业绩回报仍是悬念。


正文

作者 | 蒋波

编辑 | 杨亦

又一锂电厂商迎来IPO时刻。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10月30日,龙蟠科技(SH:603906,HK:02465)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这对石俊峰来说,终于迎来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石俊峰是龙蟠科技的创始人和实控人,其于196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早年在南京跃进集团汽车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2003年辞职下海,创立了龙蟠石化(龙蟠科技的前身),因此这家企业长期以来以民营润滑油龙头为投资者所认识。

如今,伴随多年的转型布局,龙蟠科技已跻身为全球第四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2022年4月,经济学家任泽平曾公开发文解读该企业,并点评其为行业“隐形冠军”。

不过,如愿实现IPO的龙蟠科技也没有逃脱行业周期的影响,在当前锂电行业的低谷期,业绩及股价都表现低迷。公告显示,龙蟠科技首挂上市每股定价5.5港元。10月30日,龙蟠科技上市首日,开盘股价为5.08港元/股,低开7.64%。

凭转型正极材料,实现A+H上市

龙蟠科技早在2017年便已登陆A股市场。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在招股书中宣称是全球领先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内地杰出的车用精细化学品制造商。

回顾其发展历程,龙蟠科技起初深耕润滑油和发动机冷却液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售后服务及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自2020年起,公司涉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 2021年,通过并购业内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旗下相关业务(天津贝特瑞纳米及江苏贝特瑞纳米),龙蟠科技一跃成为全球磷酸铁锂供应的重要力量。

2023年,龙蟠科技在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份额为6.5%,位列第四;在中国内地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市场,其份额达到9.1%,排名第三;同时,在冷却液市场也占据5.8%的份额,同样位居第三。

与多家锂电同行相比,龙蟠科技上市较早,但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家所谓的“隐形冠军”,股价在新能源热潮中一度攀升至71.04元/股(2021年),而现今却徘徊在10元/股左右,跌幅超过85%,且市盈率呈现负数。

此番推进港股上市,已历时一年多。 此前数年,龙蟠科技磷酸铁锂业务产能扩张步伐加快,由于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扩张,曾持续抛出多笔融资计划。先后在2021年、2022年8月抛出可转债融资计划。

但最近一笔21亿元的可转债计划后被中止,转而谋划港股上市。去年6月,公司首次公开H股发行计划(同时主动撤销了21亿元可转债发行申请);同年9月,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今年年初,此次境外上市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备案批准。

今年4月,龙蟠科技再次提交上市申请,并于10月10日顺利通过聆讯。

龙蟠科技发布的H股招股说明书显示, 宣布全球发售1亿股H股(视超额配售权行使情况而定),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00万股,约占10% ;国际发售9000万股,约占90%。若超额配售权全额行使,则最大发行股数将达到1.15亿股。

随着本次成功挂牌,龙蟠科技正式迈入A+H股上市公司的行列。

持续扩产带来资金饥渴

从历年来的增资历程来看,2022年5月规模达22亿元的股票非公开发行、2022年8月21亿元的可转债发行,加上本次港股上市募资,这家隐形冠军一直以来资金压力极大。

此外,2024年以来,公司频繁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1月,公告称动用6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兴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3月,又宣布使用1.3亿元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5月,公司再次表示计划使用不超过11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和29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从其募资资金的用途来看,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 一是常州锂源在湖北襄阳工厂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的投入,二是对印度尼西亚工厂二期的投资。

当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另一正极材料龙头湖南裕能曾在公告中提到, 磷酸铁锂的过剩产能预计要到2025年至2026年才能逐步消化。 在此背景下,多家正极材料生产商已经理性选择减产,如惠云钛业、云天化、万润新能、百合花等纷纷宣布停建或延迟相关项目。

然而,龙蟠科技却表示,目前公司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00%。同时,公司还透露10月份订单情况良好,11月和12月的订单也相对稳定。

而实际上,对照此前一年,2023年龙蟠科技产能增加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已下滑至57.6%。

龙蟠科技还向投资者强调了未来市场预期的利好因素,包括“未来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快充产品和大容量电芯所需的正极材料上,但这类材料的生产商有限”;此外,“明年快充电池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大容量储能电芯对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要求也将更高,这些因素将推动需求增长”等。

然而,尽管如愿上市,龙蟠科技面临的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未来如何消化过去几年疯狂扩产带来的高负债风险?

业绩“高负债”隐忧


从财务状况来看,龙蟠科技的高负债风险不容忽视。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龙蟠科技的债务结构显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高达47.88亿元、26.42亿元和14.15亿元,累计有息负债规模已达88.45亿元。

2021年至2023年三年以来,龙蟠科技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分别为58.80%、61.82%和75.73%。截至2024年6月末,龙蟠科技总资产为172.23亿元;公司总负债达到132.11亿元,同比增长4.34%, 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6.7%,创下了A股上市以来的新高。

雪上加霜的是,自2023年以来,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锂电池产业链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龙蟠科技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在2021年至2023年的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40.54亿元、140.72亿元和87.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10.3亿元和-15.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亿元、7.53亿元和-12.33亿元。

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依然亏损(亏损2.21亿元),尽管有所收窄,但仍未扭转颓势。 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龙蟠科技累计亏损已达14.54亿元。

锂电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产生了大额存货跌价损失,导致净利润出现亏损,使得锂电上游厂商在2023年、2024年业绩压力陡增,龙蟠科技也未能幸免。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也逐年大幅下滑,分别为27.30%、17.61%和-0.13%;净利率分别为10.69%、7.32%和-17.3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