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二十年后,只要高考就有学上?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08 17:17

正文

民智漫谈


作者:姜姝,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二十年后,只要高考就有学上?






(正文约 2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又是一年高考季,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终于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342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1万,达到了历史新高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今年考生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比往年要更大。


不过,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逐渐放缓,2022年甚至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新生人口数量跌破千万,未来的适龄考生也势必会随之减少。那么,按照当前的人口趋势,二十年后的高考是不是会比今天容易得多,甚至考了就能有学上?


▲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342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1万,达到了历史新高。



高考会变得更加容易吗?


近几年来,高考试卷难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几乎每年高考过后都有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的难度登上热搜,引发全民热议。 而与之相对的, 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些省份的本科线反而在不断上升 。以江苏省为例,近三年来,江苏文科本科线变化幅度较小,但理科本科线已经从2021年的417分上涨到了2023年的448分,高出了整整31分。


不难想象,高考人数增多所导致的竞争加剧让人难以忽视。随着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并希望通过参加高考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增加筹码。但与此同时,面对每年攀升的考生数量,高校的录取人数却非常有限,这就导致考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考的难度也相应地不断增大,从而维持高等教育资源的平衡。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剧照


根据现有的每年出生人口的数据来看, 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高考人数将会达到一个峰值,预计超过1600万名考生将会在2034和2035这两年参加高考 。换言之,从当前的2024年到2035年左右,考生人数依然会不断增加,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在这段时期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将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压力。


然而,随着这段高峰期过去,高考人数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根据近几年的出生人口统计,随着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千万,2023年更是只有900万出头,2040年之后参加高考的人数也将重新回到900万左右,甚至会继续减少。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我国高考参与人数就已经突破了900万大关,这意味着到2040年高考人数将重回20世纪初期的水平。


▲ 2005-2024年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当然, 这绝不意味着竞争的难度也会随人数一样重回过去。 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学生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已经远超当年,考试难度自然也不可能退回到当时的水平。加上当下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逐渐饱和,距今20年后的考生们依然会面临20世纪早期的学生们未曾体会过的竞争压力。


但不可否认,尽管无法与早年的“黄金时期”相比, 二十年后的学生们面对的竞争压力会比当下和之后的十几年要轻松许多 。随着同龄人的减少,竞争烈度也会出现一定的下降,就像一块蛋糕由9个人分会比99个人来分要好得多。因此,二十年后的高考可能对未来的考生来说确实比当下更加容易。



能不能实现全员录取?


随着考生人数减少,高考难度降低,未来的录取率确实有望上升。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已经普遍提升,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目前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高校吸纳学生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甚至随着人口的减少,教育资源可能会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导致部分院校将不得不面对生源匮乏的困境,甚至面临关停压力。因此,到2040年,录取率预计会进一步上升,可能稳定在90%以上,全员录取在更远的将来未必不能成为现实。


但是,在录取率上升之后,竞争依然存在。 生源招收困难的情况将更多地出现在专科院校和民办性质的高校当中 ,本科院校的录取并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可能会随人口和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缩招”。 同时,“985”、“211”等名校的名额竞争可能也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变得愈发激烈——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学子和家长们都开始以这些名校为目标展开争夺。另外,预计未来的专科和高职院校也将继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 《家有儿女》剧照


总体而言, 人口的减少固然带来了录取率的上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们竞争压力的问题。 新一代的学生们仍然需要面对考取名校的竞争,以及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压力。归根结底,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竞争者减少有助于增加分配给个体的资源,但这种分配必然会受到各种限制。想要真正地减轻压力,关键还是在于扩大有限的资源,争取将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高考并不是唯一的道路,也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的人生。 它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无法决定最终的结果。无论它在将来是否会变得更加容易,我们也无需抱怨,现在最重要的仍是把握当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最后,也想和所有考生说,你们努力走到今天已经很棒啦!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值得为自己的付出感到自豪。希望你们在高考之后,能暂时放下压力,尽情享受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之后再重新启程,继续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祝愿所有考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勇敢前行,用心感受每一个当下,迎接每一个明天。


撰稿:姜   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