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是官话
体制内各色人等的大实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推动海外AI巨头加速上新 ... ·  昨天  
新浪科技  ·  #OpenAI换新Logo#【#OpenAI ... ·  2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解构DeepSeek-R1:一场AI效率革命 ... ·  2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解构DeepSeek-R1:一场AI效率革命 ... ·  2 天前  
微软科技  ·  新年开工Copilot小贴士,总有一个能用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是官话

想去大机关的,告诉你一条鲜为人知的路径!

不是官话  · 公众号  ·  · 2018-05-19 11:53

正文


近期,2018省考成绩陆续发布,意味着又将有一批青年朋友们在通过即将到来的公考“最后一公里”面试测察后加入体制大军,正式拉开从政的序幕。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这个由家门进校门再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已在体制内工作近八个年头了。八年流金岁月弹指一挥间,从始出发到现在,自己曲曲折折的过往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号称“千万人过独木桥”的公考,难度仅次于天下第一大考的司法考试,国考、省考历年的竞争一直都十分激烈。临近2010年毕业季,大四上学期,我第一次试水国考。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高人的指点,在“三无”情形下自己懵懵懂懂地报考了家乡省会城市下属区的国税局岗位,当时这个岗位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比例达300:1。由于没有经验,对公考也没有全方位深入细致的了解,于是“囫囵吞枣”般地匆忙复习后,便上了公考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笔试环节就宣告落败。

大四下学期,我第二次试水省考,复习备战一个月后,报考了省直部门的一个岗位,竞争更为激烈,报名人数与招考人数比例达400:1。由于没有报班,也没有听过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仅靠个人对照教材复习,效果不太显著,所以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再次落败于笔试环节。

两次连续的失败,对于一个只顾着复习而没有参加任何应聘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打击还是不小的。家人纷纷来安慰,鼓励我屡败屡战,同时也开始降低对我的期望值,让我尝试走“曲线救国”路线,选择一个难度系数小且更容易“落袋为安”的岗位。于是在毕业一个月后的七月份,我参加了大学生村官的招录考试。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村官考试的难度与公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很轻松的就入围了面试。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村官的面试居然是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进行的,而且当时的面试考官还穿着拖鞋,面试居然只有一道题。最后,就这么戏剧化地我考上了村官,开启了自己的从业生涯。


村官有三年的服务期,服务期满两到三年后可以作为“四项目人员”参加公务员定向招录考试,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村官就相当于可以避开一部分人群,自然降低了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在村官服务期间内,随时都可以再参加符合招考条件的各种考试。于是,在考上村官后的岁月里,只要有考试,我从未缺席过,并且一直在往家乡考,屡败屡战。

在我考上村官的两三个月后,我的一个北漂的大学同学,公认的资深愤青,起初势必绝不踏入体制内的架势。在社会上搬了一会会砖后,发现外面的世界特别不安稳,看到我在体制内过的还算舒坦,于是向我求经咨询考公务员的事。我告诉了他公考测试的科目以及我个人的一点复习心得体会后,他便也加入了公考奋战大军,拉开了持久战的序幕。

在听到我连续两次败北挑战省会城市的教训后,他果断选择了“曲线救国”路线,第一次试水省考就报了一个贫困偏远乡镇的统计局岗位,报名人数和招考人数比例在20:1范围内。他一边逛公务员论坛,一边坚持跑步与刷题,在历经复习了一段时间做题仍然没有明显进步的各种折磨打击后,他励志向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学习,定下“刷破万题”的目标,与公考“拦路虎”行测死磕到底。备战公考是一个十分清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耐得住寂寞的他,最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成功地考取了公务员编制。

当我听到他考上编制的消息后,尽管心里有些落差,但自我阿Q假若自己也降低要求报考一个艰苦偏远地区的岗位也一定早就上了。于是,我放过了一次深入反省见贤思齐的重要机会,才上演了后面“龟兔赛跑”的故事。

在我的同学考取编制后,我依然像个愣头青似的,一门心思头也不回地报考家乡的岗位。直到村官的第三个年头,服务期快到了,我才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地报考了选调生定向招录村官的岗位,打算先解决掉燃眉之急的编制问题。而此时,我的这位同窗,他又通过公选的途径,成功考上了县政府文书科副主任的岗位,不仅从乡镇调进了县城,还解决了副科级别。没想到才三年时间,我们之间已经拉开了第一段差距。

信心是靠一次次成功积累而成的。我的这位同学在相继成功解决编制和级别后,没有停止奋进的步伐,他把目标又设定为进军我们的家乡。那个时候,正是考试专业户最得利的时期,各地都还没有出台严格控制考试的政策。于是在公选没过多久他又参加省直遴选,由于前面几次考试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只要有考试他就会去考,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考试状态,所以省直遴选的机会一来,他便一次性考进了省直部门。

有一天当我得知他已经在省直上班后,内心抑制不住的翻涌,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回想自己一路失败的经历,总结起来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假如我从第一次考公务员起,就和他一样选择一个难度系数小的岗位,那么也就不会在解决编制这个问题上耗时这么久了。眼前的差距是最有效的反思催化剂!经过一番痛定思痛后,我开始放弃“一步到位”的错误路线,直接效仿同学继续走“曲线救国”路线,锁定了遴选上升路径,原来遴选考试的难度系数远远不如公考。

当我成功考取偏远地区选调生的身份后,我就开始未雨绸缪规划备战遴选考试了。由于选调生也有两年服务期,所以我又在基层呆了两年时间。村官三年加上选调生两年,一共在基层干了五年多的时间。选调生服务期间,国考和省考我还是逢考必去,依然选择报考家乡的岗位,但最后全部败北于笔试无缘面试。

直到选调生服务期满两年后,我主动向领导争取了一个去市委党校脱产学习两个月的重要机会,而省直遴选和市直遴选恰好都在党校学习期间内进行。当年公考、省直遴选、市直遴选都可以考,自此以后各地就开始出台严格的限考政策,每人每年只允许参加一次考试,甚至到后来在职公务员不能再参加公考。我极为珍惜在党校学习的机会,激发出了自主学习的能量,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在一个双休连续参战了省直遴选和市直遴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省直遴选依然败北于笔试,但是我最后通过了市直遴选考试,赶上了考试红利的“末班车”,调入市直部门工作并且在遴选转正后解决了副科级别。

考入市直部门后,只要有省直遴选,我依然会坚持去考,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应试的能力。回顾自己八年来的考试心路历程,深感进入体制之初,科学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即将进入体制内的年轻朋友们,作为一个曾经“考试一直在路上的”过来人,友情提示亲们:

一、切忌好高骛远,解决编制为王道

体制内,身份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有编制和没有编制在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公务员身份,考取行政编制。不要长期“攻坚克难”,客观认清自我,可以尝试挑战高难度,但切忌恋战。黑猫白猫,考取编制的就是好猫。不管偏远与否,解决身份是王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