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文新闻部 沈燕
在中国讨论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就如同“中国税负是轻是重”一样难有标准答案,因为官方和市场的解读永远是见仁见智。不过这些容易引发热议话题背后却隐射出中国营商环境仍有待提高的现实。
在政府力推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之下,中国营商环境虽有改善,但“生易死难”仍是困扰企业的难题。面临持续加大的经济压力,加快政府公权力的继续瘦身,显然是一个放水养鱼、激活实体经济创新能力的现实举措,更是一剂释缓市场对“国进民退”和“税负偏重”疑虑的良药。
“涉及处罚企业的条款超过1,000条,连营业执照如何摆放都有具体规定,如果不规范企业有可能被处罚。而处罚的尺度从一倍到九倍完全取决于相关执法部门,这自然有了权力的寻租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要想处罚你,总有一条适合你。”
他提到,从上届政府到本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是主题词,虽然已经减了1,600多项,还不包括一些投资审批权限的放开,但依然“到处都是跟企业要钱的婆婆”。
“举个简单的例子,企业原来申请投资安装的生产线是装200毫升饮料瓶子,如果要扩大到300或者500毫升,就需要相应的质检部门备案并通过检测,包括投资审批和质量检测程序等等,仅跑流程没几个月根本下不来,但对企业而言,这么长的时间根本耗不起啊。”该人士不无忧虑地称,一到企业实地了解,就会发现虽然减政放权在继续,但很多并没有落实,有些甚至是明减暗增。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一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年底前修订完成并全面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同时,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全面清理现有许可事项,明年3月底前修订公布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清单外许可一律视作违规审批。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在全国开展全流程、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实现各类投资审批在线并联办理。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等对我国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会议称。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大陆排名第78位,与上年持平。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的世行报告来看,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前移了18位。
**企业“生易死难”**
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以及简化企业成立审批程序,目前新注册企业正变得相当容易,可是要注销营业执照却相当困难,“生易死难”正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这一问题显然也引起高层关注,国务院会议明确年底前提出优化企业注销流程的改革措施。
一位了解业务流程的政府官员坦称,在政府的放管服中,虽然现在申领营业执照很方便,但要注销企业却很难,至少需要准备九份材料,税务方面材料更是前置条件。如果企业不注销,当事人后续就无法再注册新企业,甚至会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名单,限制个人消费。这也使得目前看似蓬勃的企业中包含很多无法注销的企业。
“生很容易,死却很难。”一位九年前注册过公司却没有注销的海归人士,想注册一家新企业时被告之仍在失信名单中,前一个公司不注销、后面的公司就不能注册,为此前后跑了诸多部门最后仍无疾而终。
来自企业的一位法人张先生说起生意场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他正陷入想注销却注销不了的尴尬境地。“公司经营文化广告之类的业务已经七八年,但生意一直不好,以前因为没那么多的要求,所以很多帐务都是挂帐处理,现在要注销公司,却被要求被交几十万的税款,这几年挣的都没那么多啊!”
据一位在基层税务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介绍,其所在的地税局只有一个负责注销企业的部门,由于所有企业的资料都需要在金税三系统中至少保留三年,企业如果要注销营业执照,必须先对涉税部分平帐,有欠税该补交补交,该罚款的先交罚款,否则税务局不会出具相关材料,企业也就无法注销。
“我们一个税务所的所长就因为要帮助一个企业摆平涉税帐务被举报,不仅丢了职务,还背了处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肯定是替人背黑锅,估计是哪个领导交办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注销企业很难,即使找关系也没人敢帮,毕竟所有的帐目都有留底,如果企业帐务是干干净净的,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该名公务员称。
此外,虽然国务院明确简政放权,但一些地方或个别部委却明放暗不放,或变着花样不减反增,包括将一些资质评审权限下放到部委下属的行业协会,本已取消的资质评审费照收不误,性质相当恶劣,企业也是敢怒不敢言。
一位大型地产商在受邀参加几个部委联合组织的减政放权座谈会上,被问及是不有需要政府减少权限的内容,“都是管我们的,有也不敢直说啊。”结果协商后的结果职能管理部门不减反增两个。
**“放水养鱼”,政府公权力还应继续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