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和大家聊聊规划,顺便介绍一下我最近领悟的一个时间管理方法,我管它叫极致时间分配法
首先规划这个事儿,比较适合一个固定周期的有目标的事件管理和资源分配场景。
因为规划,所以做的是未知未来的有目的的安排。所以,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梳理自己的目标。
我个人的建议是,把我们的新年目标先做分类,并进行定义,比如下面的设计:
类型 | 定义 |
事业发展 | 关于个体职业发展、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事项 |
家庭与亲密关系 | 关于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发展的目标与事项 |
个人成长 | 关于个体认知、技能学习方向的目标与事项 |
外部与社交 | 关于和外部社交,包括旅游、度假等事项,延展个体关系的目标与事项 |
然后,计算我们在未来一年可利用时间,比如2025年有248个工作日,和117个休息日。
那么就可以得出下表:
| 工作日 | 休息日 | 合计 |
总时长 | 24*248=5952小时 | 24*117=2808小时 | 8760小时 |
上班时间 | 8*248=1984 小时 | 0小时 | 1984小时 |
睡眠时间 | 8*248=1984 小时 | 8*117=936小时 | 2920小时 |
通勤时间 | 2*248=496 小时 | 0小时 | 496小时 |
休息时间 | 2*248=496小时 | 2*117=234小时 | 730小时 |
剩余可利用时间 | 4*248=992小时 | 10*117=1170小时 | 2162小时 |
这个表只是一个例子,为了说明两个问题:
时间是一种资源。
这种资源的分配取决于你想怎么使用它。
所以我相信不同的人在时间量表上的分配一定不一样。但是,我们会通过这张表来获得以下信息:
有些时间资源是被固定事件占用的,它不可分配。
有些时间资源完全在我们的掌握当中,它可以分配。
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其实按照1万小时专家定律来说,如果我们保障8小时睡眠的情况下,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专精某一个领域的工作时,实际上只需要2年时间,我们就能达成10000小时的训练时长。
比如,我想要学会弹钢琴,如果除去睡觉之外,所有的时间,我都用来学琴和练琴,2年时间,可能你就真的学会弹钢琴了——你别不相信,以一个4岁开始学琴,10岁完成钢琴业余十级的孩子的联系时间来看的话,除去第一年可能他只能在琴凳上做半小时,一年花费180小时练习之外,剩下的5年,每天花1小时练琴,大概2000小时不到,他就能完成钢琴业余十级的学习。你比人家多了8000小时,你说,如果认真练习,你是不是真的能2年就学会弹钢琴,而且还是随心所欲的那种?
收回来。
当我们理解时间是一种资源,我们就能理解在新年的规划中它占据了多大的角色,是你手中多么强大的一种力量。有了这个概念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其实就不难了。
首先我们来许愿,建议同时分配一下权重,这个权重意味着你的重视程度,比如这样:
类型 | 目标 | 权重 |
事业发展 | 实现公司赋予的业务目标,并完成晋升述职,成功晋升 | 30% |
家庭与亲密关系 | 找到合适的对象,谈场恋爱 | 40% |
个人成长 | 完成10本书的阅读,并配套做10份读书笔记 | 20% |
外部与社交 | 去3个新的国家,每个国家要认识5个朋友,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的那种 | 10% |
很显然,在上面的表格中,家庭与亲密关系,是你今年希望提升的第一要务,事业发展是第二位,个人成长第三,外部与社交是最弱的需求。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权重比例,去分配我们投入的时间。
先粗略算一下之前我们一共有2162个小时是没有分配的空闲时间。
那么,按照4:3:2:1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