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经管之家论坛@hexianguan
编辑:学妹
本人在大学工作,曾从事人事、科研管理工作,中级职称,在大学属于中低档。经常看到一些公务员或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或者大学教师哭穷的文章或者帖子。虽然从自身利益出发,本人应该顶贴,但是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大部分帖子让我非常反感。
实际上,说大学教师收入低是一个非常容易证伪的命题。
以本人所在的大学为例(上海,985高校):
大学普通教职工的基本收入主要决定于职称(少数行政人员决定于职务),一般有初级(助讲,助理工程师),中级(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实验师),副高级(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正高级(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一般教职工的收入主要分为工资与酬金两大块。
在2017年工资改革前,工资一般占教师收入的10%-50%,职称越高,越牛气的教授占比越少,而我们这类中低级别人员一般占到50%左右,工资一般作为缴纳5险一金的基数。
酬金占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大头,对于院士,长江之类的知名学者,甚至占到95%。
而且这类人员一般按年薪制(最近几年已很普遍),
本校的标准是:
院士,大千人计划80万/年;长江、杰青60—80万/年;优青,青千(小千人)50万/年。在这笔人事合同上规定的收入之外,少数如院长,知名学者的补充条款上可能还有20-40万/年的收入,通常由学校管理的附属机构(医院或者独立法人资质的下属机构,比如研究院)来支出。
当然院士还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给的津贴,长江学者聘期内20万/年的奖金(一般5年),所以综合起来,
少数牛教授的年薪就超过百万。
另外对于大多数刚引进的正高级人才,根据有50-500万的一次性住房补贴。
对于大多数(占70%)的普通教职工,较为固定的收入根据等级一般为:正高25-35万左右,幅高18-25万左右;中初级(两者差别很小)10万-15万(均为税前,个别刚进校的可能低于10万)。
除了较为固定工资与酬金之外,高校教工,尤其是教学科研类人员还有很多其他合法的收入,
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奖金;论文奖金;上课酬金,至于校外的比如走穴,咨询或其他商业收入就不说了。
牛专业的牛人一年一千万也有。对于比较牛气的教授,一年的科研项目奖金有20-50万(自然科学类),论文奖金一年2-25万,另外学校内部很多活动,参与者通常可以领取200-5000左右的一次性酬金(灵活性很大,通常院级领导说了算)。
当然这些科研项目带来的合法收入相对由此带来的灰色收入而言只是小头。
一般科研项目的结余比例在5-10%左右,这些结余的经费,学校会帮助处理转入“业务费”账户,也就是基本上可由教师自由支配,使用项目极为宽泛,吃喝住(酒店)行都可报销,至于找个公司合作套现也非常容易(买仪器或者试剂)。这笔结余的经费根据级别和身份不同而差异很大,平均下来再5万—100万/年,一般自然科学研究的高。
综合下来,本校大部分教工的收入在15万——50万,其中20万以下的约占35%。而50万以上合法年收入的约占5%。
由于本人的工作,也比较了解魔都其他学校的收入,实际上,魔都市属高校与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平均收入不比985大学教师低,而本校在魔都985高校中薪资水平较低。
真正醉心于科学研究与传播知识的知识分子是不会出来哭穷的。恪守清贫是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而事实上,考虑学校工作的强度,自由度,假期,"教师”在中国绝对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至于贫困的中西部,只要看看教师的辞职率与岗位竞争激烈度,就知道那同样是一份非常好的差事!
如果你正在天天为做不好PPT而发愁,
如果你想靠PPT搞定老板升职加薪,
欢迎报名“PPT达人进阶课”,
我们重点推荐这门课
▼点击
「
阅读原文
」
,可报名此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