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点评:
国产替代有望加速,聚焦高端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测序仪等细分领域
关税政策变动仍存变数,我们建议在中美贸易博弈背景下,聚焦高端创新关键领域,关注高端器械及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议重点关注国产替代加速趋势之下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受冲击影响较小的细分领域。1)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国内医学影像市场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此外,部分核心部件如CT球管等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部分国内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2)手术机器人: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晚,进口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垄断手术机器人市场,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产品高度依赖进口。2022年以来多款手术机器人在国内获批上市,拉开商业化序幕。3)测序仪:美国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生产商占据中国测序仪市场较高份额,近期其被中国商务部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加上此轮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提升其试剂售价,有望进一步推动国产龙头企业进口替代。
政策聚焦高端创新关键领域,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
近期,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指出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我们预计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有望在政策扶持下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预计后续相关政策有望持续落地,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再到上市后的监管要求等全方位标准体系将逐步健全。此外,政策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出海”发展,有望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我们预计研发实力强劲、产品规模化领先、出海战略领先的龙头企业有望获益。
风险分析:
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高值耗材降价风险、器械集采进度超预期、投融资进度不及预期、医疗事故风险、医保控费政策超出预期等。